“沒錯,10美元。你是否先付清錢,然後我們再繼續?因為,誰都知道,你有不講信用的賴賬的‘美名’……”
“你這個可惡的家夥!”
“請付5美元。”
“啊!又一個教訓。噢,我最好試著控製自己。”
“好,我收回前麵的話,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這樣。我認為你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物,因為考慮到你低賤的家庭出身,又有那樣一個聲名狼藉的父親……”
“你才是個聲名狼藉的惡棍!”
“請付5美元。”
這是這個年輕人學會自我克製的第一課,他為此付出了高昂的學費。然後,那個政界要人說:“現在,就不是5美元的問題了。你要記住,你每一次發火或者你為自己所受的侮辱而生氣時,至少會因此而失去一張選票。對你來說,選票可比銀行的鈔票值錢得多。”
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就必須自我克製,克製自己的情緒,克製自己的欲望,要懂得忍耐,能做到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必有一番大作為。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心理學家薩勒做過這樣一個糖果實驗,他對一群都是4歲的孩子說:“桌上放2塊糖,如果你能堅持20分鍾,等我買完東西回來,這兩塊糖就給你。但你若不能等這麼長時間,就隻能得一塊,現在就能得一塊。”
這對4歲的孩子來說,很難選擇——孩子都想得到2塊糖,但又不想為此煎熬20分鍾;而要想馬上吃到嘴,又隻能吃一塊。
實驗結果:2/3的孩子選擇寧願等20分鍾的2塊糖。當然,他們很難控製自己的欲望,不少孩子隻好把眼睛閉起來傻等,以防受到糖的誘惑;或者用雙手抱頭,不看糖;或者唱歌,跳舞。還有的孩子幹脆躺下來睡覺——為了熬過20分鍾。
1/3的孩子選擇現在就吃一塊糖。試驗者一走,1秒鍾內他們就把糖塞進嘴裏了。
經過12年的追蹤,凡是熬過20分鍾的孩子(已經16歲了),都有較強的自製能力,自我肯定,充滿信心,處理問題的能力強,堅強,樂於接受挑戰。
而選擇吃1塊糖的孩子,則表現出更多的猶豫不定、多疑、嫉妒、神經質、好惹是非、任性、頂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傷害。
人的本性中,就有各種欲望欲求,七情六欲是人性之根,喜怒哀樂也是人之常態。人總是好美惡醜、喜新厭舊的,別人侮辱你總是讓你憤怒的。一個不能克製自己的欲望,控製自己情感的人,隻能在平凡和瑣碎的懊悔中度過此生。
凡是有大作為的人,都是具有很強的自製忍耐力的人。唯有那些為了自己的遠大目標,堅定不移地努力下去,能夠抵禦聲色犬馬的誘惑,喜怒不露於外,經得起空虛寂寞,懂得隱忍的人,才能有大作為。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打敗,越國國君勾踐沒有自殺,而是願意做吳國國君夫差的奴隸,因為他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不能死,一定要活著,才有機會複國,打敗吳國,收複河山。
在吳國他住草棚,像馬一樣被夫差使喚,經常受到各種侮辱和虐待,他也憤怒、惱恨,但是,十年的奴隸生活,他都忍了下來(加上西施美女的功勞),終於博得了夫差的信任,被釋放回到越國。
雖然當時的越國,已經是吳國的藩屬和附庸,但是畢竟勾踐還是一國之君,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還是能有著比常人好得多的生活。
但是,他沒有任何的享受。他克製住自己對吃喝玩樂、美女寶馬的欲望追求,在坐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每天夜裏躺在柴草上,麵對苦膽,吃飯時都嚐嚐,以此來鞭策激勵自己。
就這樣勾踐又苦心隱忍,和全國人民同甘共苦,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