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些吃,不著急,一會再讓他們上一壇新燜好的。”
少年是真不客氣,吃的是來者不拒,配菜盤盤見底。
“到底是山裏的孩子,不過能吃也是一種福氣。”
對於這樣的孩子,兩位公子隻當是多年未啖肉味,一時饞急了。至於他的身份底細,更是無需探聽知曉。
就像兩隻翻山越嶺的獅子何須理會捕到的獵物身上,那趴著的一隻微不足道的螻蟻,即使螻蟻正在分食它們的食物,它們也不會去遷怒,更不會在意這螻蟻是出身於這山中的哪窩蟻穴。
宴席上,杯酒交錯著,待空了肉壇酒壇,這宴步入尾聲。
來宴的賓客一頓餐飲後,也是滿足腹欲,該看點熱鬧去滿足個人眼欲了,畢竟禮錢不是白花那麼多的。
中間搭起的木台上,村長開頭站上去說了一番祝酒詞,現在又站上去宣布人祭流程開始,這兩次大家的叫好呼喊聲都沒斷過,也不知何時‘人祭’的活動,都值得這麼去熱鬧了。
咚!
“祭典,起!”
一聲鑼響,伴著高呼的人聲,一條二十人左右的隊伍動了起來。
“恩謝仙長護佑平安!”
村長帶領著隊伍,手捧三炷高香繞宴席三周。
“提禮,請仙身!”
灶台旁,幾名壯漢用木棒提起一口大鍋,跟著隊伍往祠堂走去,宴席上的賓客亦隨流跟去。
宴席上,僅剩一桌三人。
看少年吃的正歡,富貴公子遞給少年一枚‘金’銅板:“小兄弟,相遇就是緣分,這席你慢慢吃,不夠的話隻管去拿。”
說完起身與黑衣公子對視一眼,二人‘雙雙離去’,背影映上山村景色盡顯蕭條。
二位公子是想去觀禮的,卻又不想讓這禮汙了少年那處世未深的心,便沒讓他跟隨著去。
隻是他倆也未想到,少年不去,這趟禮就真的會令他二人‘離去’了。
這二位公子來此偏僻鄉野的目的,無外乎戲文裏唱爛的橋段,搬到現在就是那些喜歡魚肉百姓的貴人眼中庸俗不堪的‘行俠仗義’。
貴人們覺得它‘俗’,是因為它誤了貴人們魚肉百姓。
可貴人們的子女中就是出了這麼一批喜歡‘俗’的,他們的年齡正該去意氣風發,追求那貴人眼中的‘庸俗不堪’。年輕的時候不瘋、不歡,待年老連說那‘庸俗不堪’的資格都沒有。
行俠仗義在戲文裏是寫的簡單,唱的簡單,聽的也簡單。
真要戲文成真,讓別人口中流芳時,難!
二位公子想從‘蛟’口奪食,救人一命。心中所願歸好,可這條‘蛟’即使是‘鯉’化的,好歹也享受這些年的牌位供奉,有了仙身。
甭說它實力如何,就它身上披著的那層‘仙衣’官服,豈是尋常人敢動的。
當朝奉‘仙’為尊!
不尊者,按律法視為反叛朝廷,是大罪中的大罪。
這‘蛟’願意護佑村子,人家村子也願意行‘人祭’禮,而且這蛟在當地府衙中備了號,請了‘仙衣’,鑄了‘仙身’,算是半個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