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會發言者中主張有條件接受政協決議的意見最多,其中有穀正鼎(中執委、黨政軍聯席會報秘書長、CC係)、李中襄(中執委、CC係)、任卓宣(候補中執委)、張道藩(中執委、文化運動委員會主任委員、CC係)等。他們認為:政協是國民黨最大的失敗與恥辱,使黨員對中央喪失了信心,發生了離心力,值得反省警惕。但失敗既已成為事實,自然隻有設法補救。他們因而主張,政協協議的實行應有條件,最重要的是憲草及國大問題不可讓步。他們提出幾項建議:(1)必須要共產黨交出軍隊,並且一定要在共產黨軍隊真正國家化以後,才能發表共產黨的政府名額;(2)不能媚共,本黨參加政府工作的人,再不可以有容共媚共分子;(3)五權憲法不能動搖,如果沒有了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黨還有什麼存在價值?(4)憲草應交國大討論,由國大自由采擇,不能約束黨員代表接受政協憲草。
反對政協最為積極的代表人物之一穀正綱(中執委、社會部長、CC係)在會上作了聲淚俱下的發言。他認為:政協是國民黨最大的恥辱,最大的失敗。但是從另一角度,因國內外形勢的關係,要應付現實的策略,不失為適當的運用。不過讓步是有一定限度的,本黨掌握的政權可以交出,但是本黨的理論及思想絕對不能被曲解及繳械,所以憲草案不能由五權憲法變為三權憲法。三權憲法在理論上和製度上,實在是違背現代潮流、被革命的東西,是陰謀家想從多黨聯合政權製度下,達到一黨政權的毒辣手段的過程。因此什麼都可以讓步,唯獨對於五權憲法,絕對不可以讓步。他激動地說:今天在此大會中,在總理遺像麵前,在全體同誌之前,本人要求保留我這個權限,我要為這個製度奮鬥到底,同時希望各位同誌,為擁護我們總理的遺教,為本黨和國家民族的前途著想,必須為這個製度奮鬥到底。速記錄記載:穀此時邊說邊流淚。此前,穀正綱在1月31日國民黨決定接受政協決議的中常會中已經流過一次淚。為了反對政協決議,穀正綱兩次在黨內討論時公開流淚,可見其反對態度之堅決。對於政協決議,他主張有條件接受,在維持我們最高理想和軍令政令統一之下接受,咬牙切齒地接受。因為國內外情勢,都希望和平,尤其老百姓切盼和平,我們如果不取這種政略,則破壞和平的責任要加在國民黨身上。從穀正綱的發言,我們確實可以感知當年國民黨強硬派對於政協決議之“聲淚俱下”與“咬牙切齒”。
在7日的會議上,蕭錚(中執委、CC係)就國大代表名額與中共是否有秘密協議問題提出質問,得到黃宇人、張繼等呼應。參加政協國大小組的張厲生(中執委、內政部長、CC係)解釋說,共產黨和民盟曾要求國大四分之一的代表名額,我們沒有答應,同時對河北、察哈爾等省有諒解,即共產黨有政權的地方,可以容納若幹代表名額。蕭錚追問:是不是共產黨和民盟有否決權?張厲生答稱:因為國大我們有多數代表,他們要保留相當代表的數目,這樣對於若幹問題有商量的資格。張厲生對這個問題閃爍其詞的解釋,引起了與會代表的不滿。同時參加政協國大小組的吳鐵城,在與會代表的一再追問下說了老實話,他稱:當時共產黨和民盟是有這個條件,如果要他們承認舊代表,就要保留他們四分之一的代表名額,這確有諒解。黃宇人認為這一秘密諒解違反黨綱黨章,要求中執會懲處,但吳鐵城推說,這不是我們八個代表的意思,是經過黨團的商量與總裁的指示而奉命去辦的。
在7日會議關於政協和對共政策的發言中,對政協和中共較少批評,而著重於主張從國民黨自身缺點找問題的發言者居於多數。白雲梯(中執委、蒙古族)、格桑澤仁(候補中監委、藏族)與傅啟學(候補中執委、貴州教育廳長)在發言中認為:講民主,就必須講妥協。民主政治,就是妥協政治。站在國家的立場,憑良心說,政協前國內外情形的惡化,實在不容再壞下去,非有一個補救辦法不可。政協的召集與決定事項,不能不承認是一個辦法,固非全妥,但是除此未必有更好的辦法。政協的結果,在某種觀點上說,本黨有失敗,但失敗的原因寧可說是我們過去不努力,或努力不夠的結果。如果我們單是暴露了一身的毛病,而不認真醫治,外麵的醫生們在躍躍欲試,恐怕我們最大的失敗還在後頭。解決辦法應是集中力量,一致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