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之初國民黨的軍事戰術失誤(1)(1 / 2)

首頁新聞軍事文化曆史

首頁>社科總館>曆史資料>1945-1949:國共政爭與中國命運>內戰之初國民黨的軍事戰術失誤(1)

內戰之初國民黨的軍事戰術失誤(1)汪朝光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三內戰之初國民黨的軍事戰術失誤

戰略指導既無章法,而在戰術方麵,國民黨軍亦存在諸多缺陷,導致其在全麵內戰開始後即不斷失利。

其一為作戰保守,主動性不夠,尤懼夜戰、近戰和白刃戰。蔣介石曾抱怨說:“我們隻有白天能打仗,匪則日夜皆能打仗,因此在一天之內,匪軍有二十四小時可以利用,我軍最多隻有十二小時可利用,匪軍在半天可以做到的,我軍則需二天或三天才能做到,這樣下去我們怎麼不失敗呢?”《剿匪戰事之意義與重要原理之綜述》(1947年4月27日),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2,第98頁。國民黨軍每逢運動戰常常吃虧。1946年12月中旬,整二十六、五十一、五十九、七十七共4個師在魯南向前推進,其中整二十六師推進最快,“惟以前進位置過於突出,兵力極感薄弱,形勢極為孤立”。師長馬勵武曾建議適當後撤,但徐州綏署隻令其就地固守而不同意後撤,使其“孤軍久暴,既不進又不退,前後左右皆空,此誠軍語所謂掛形也。”《馬勵武致友人信》,《馬勵武日記》,棗莊市出版辦公室編《魯南戰役資料選》,山東人民出版社,1982,第152~153頁。中共華東野戰軍抓住此一機會,發起攻勢,殲整二十六、五十一師全部和第一快速縱隊共5萬餘人。在近20天的戰鬥過程中,徐州綏署幾乎毫無反應,尤其是隴海路南的十幾萬部隊停留原地不動,聽任路北部隊被殲。以致蔣介石也不能不承認:“我軍不知采取運動戰,不知主動攻擊敵人,隻知以穩紮穩打為保存實力、觀望不前之掩飾口號。或株守一地,或陣布長蛇,首尾不能相應,予匪以運動集中、各個擊破我軍之機會。致匪越戰越強,我則兵力日減,士氣日以萎靡不振。”蔣介石:《對匪軍戰鬥手冊之研究及對策》,引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解放戰爭史》第2卷,第262頁。

上章下章 [←]快捷鍵快捷鍵[→]

回到目錄回到讀書首頁

王立群讀《宋史》之宋太宗:最具改革精神的皇帝到底是什麼造就了宋代的繁榮與文明呢?

李鴻章政改筆記:大清官場筆記自揭裱糊匠一生吾國吾民最缺者,乃是踏踏實實把現居之屋裱糊起來。

危險:美女情迷出軌畫家揭開愛殺連環局能打破僵局的就是危險,是危險讓他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