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之初國民黨的軍事戰術失誤(5)(1 / 1)

在情報方麵,內戰初期,國民黨軍進攻中原、蘇北、延安、山東的情報均為中共事先所獲,令其在軍事上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而且使統帥部的決策幾無秘密可言。蔣介石亦承認:“共匪最大的長處,即在於他們情報工作的確實和靈活。他們不但可以多方麵搜集我們的情報,刺探我們的消息,而且他們得到了關於我們的情報之後,立刻就能作適當的布置,實行欺騙誘惑,來打擊我們國軍。他們情報人員不僅布置在我們的周圍,甚至打入我們的司令部裏麵,擔任很重要的位置”。徐永昌稱國民黨軍的行動為,“通信不能密,截電不能譯,敵測國軍如指掌,國軍對敵在敷衍”。《一年來剿匪軍事之經過與高級將領應注意之事項》(1947年10月6日),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2,第268頁;《徐永昌日記》,1947年1月6日。最可笑的是,作為國民黨軍的統帥,蔣介石既不知彼也不知己。萊蕪戰役中,與中共有秘密聯係的整四十六師師長韓練成接受華野指示,臨陣主動脫離指揮,導致該部因群龍無首而一片混亂,率先被殲,並牽累李仙洲的全盤行動。事後,韓領中共之意,以突圍而出的身份回到南京。蔣介石不明底裏,居然大誇其“從萊蕪帶了一百餘人,在敵人的後方橫行五六百裏,曆時十餘日,最後安抵青島……如果共匪真的厲害,韓師長又何能以這樣薄弱的兵力橫行於這樣廣大的匪區?”《國軍剿匪必勝的原因與剿匪戰術的改進》(1947年4月15日),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2,第64頁。直到1年後,韓練成在西北任職時,其與中共的關係才暴露,結果又因張治中的關係而安然脫離,潛赴香港,再轉往中共根據地。不僅如此,由於國民黨軍與民眾關係的疏離,使其戰場情報工作也往往是一無所獲。蔣介石一方麵抱怨“國軍在收複區內不能組織民眾,訓練民眾,以收軍民協力根本清匪的效果,是我們軍事進展遲緩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麵又因擔心民眾泄密,居然要求“國軍進入匪區,必須與當地民眾隔離,以便封鎖消息”。《國軍剿匪必勝的原因與剿匪戰術的改進》(1947年4月15日)、《仁和墟與孟良崮兩次戰役之講評及其教訓》(1947年6月6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2,第59、167頁。可想而知,一支不能與民眾交流的軍隊怎麼可能在戰爭中得到民眾的支持。

國民黨軍在抗戰勝利後的接收中,上下交索,撈取實利,貪圖享受,缺乏再打一場艱苦戰爭的心理準備。如同其自身檢討時所稱:“匪軍之優點無他,在其各級幹部均能不避危難,身先士卒,以貫徹其任,反視我軍幹部,下級者,專事其承迎上級之意,不知何謂自動自覺;上級者,則養尊處優,講求享受,對於軍事科學既不悉心研究,治軍教戰之天職,更早置諸腦後,一至大敵來臨,則舉止失措,顧此失彼,如此而司三軍之命,此其所以致敗也。”《剿匪戰事之檢討》,第27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