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是一種思想,一種觀念,如果你想要更多的錢,必須從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開始。
窮人和富人,在如何致富上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窮人一般都希望通過增加收入來積累財富,富人則希望通過理財投資讓錢生錢來增加財富。
一般年輕人剛參加工作時,收入不多,隻夠自己的日常開銷,這時當然算是窮人,隨著工作經曆豐富工資也在上漲,這時他們會考慮攢點錢,付首期買個房子;再過幾年,收入漲到萬兒八千時,他們又會麵臨娶妻、生子、買車等更高的生活開銷。再經過幾年的奮鬥,工資漲到兩三萬甚至更多,可以稱得上事業有成,但這時他們的生活追求也變得水漲船高,房子要住更舒適的,車子要開更高級的,孩子要上昂貴的雙語幼兒園,旅遊要去國外的度假勝地……
很多大城市的白領的生活狀況都是沿著這樣一條道路展開的,在旁人看來,他們的收入很高,生活質量也是越來越好,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能進入富人的行列。原因就是,雖然有高收入,但是他們每個月要付的賬單也越來越高,最終的結果是,他們對工作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甚至連換工作也不敢想了。因為他們一但離開了工作,就會手停口停,恢複窮人本色,已經水漲船高的生活標準也會成為他們沉重的負擔。
所以,許多人看起來是有錢人了,但算不上是真正的富人。從科學理財的觀念看,靠高收入和攢錢來實現富裕的思路是完全錯誤的。
窮人和富人,在如何投資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具體說來就是,窮人傾向於“一本萬利”,而富人喜歡“萬本萬利”。
對窮人來說,經典的理財觀點就是少用就等於多賺。 比如開一家麵館,收益率是100%,投入2萬,一年就淨賺2萬,對窮人來說很不錯了。窮人即使有錢,也舍不得拿出來,即使終於下定決心投資,也不願冒風險,最終還是走不出那一步。窮人最津津樂道的就是雞生蛋,蛋生雞,一本萬利……但是建立在一隻母雞身上的希望,終究是脆弱的。
富人投資的出發點則是萬本萬利。同樣的開麵館,富人們會想,一家麵館承載的資本隻有2萬,如果有1億資金,豈不是要開5000家麵館?要一個一個管理好,得付出多少人力?還不如投資賓館,一個賓館就足以消化全部的資本,哪怕收益率隻有20%,一年下來也有2000萬利潤。
可見,窮人和富人表麵的差別是錢多錢少,但本質的差別是對待財富和投資的科學態度。形象地說,在富人手裏,錢是雞,錢會生錢;在窮人手裏,錢是蛋,用一毛就少一毛。具有怎樣的投資理財觀念才能做到以財生財、一生無憂呢?
首先,理財要有循序漸進的觀念。任何一位白手起家的人總是從小做起,循序漸進,然後不斷壯大。很多人試圖籌集一大筆錢後,去做一筆大生意或大投資,他們認為大的投入才能賺到真正的大錢,但這種做法往往事與願違。因為投資越大意味著風險越高,一旦判斷錯誤,或有一些不成熟的動機或思維方式,大量資本就承擔著巨大的風險,最終資本損失。
其次,正確看待風險。很多人在麵對理財、投資時,總會不成熟地認為“有風險”——誰又虧了,誰又血本無歸了,他們總是認為把錢存在銀行更穩妥一點。如果持有這樣的觀念,你就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富人,而隻能成為一個辛苦賺錢的工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