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來自於《聖經》中的一個故事。《新約·馬太福音》有這樣的記載: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仆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了他10座城邑。第二個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便獎勵了他5座城邑。第三個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裏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仆人的那錠銀子賞給第一個仆人,並且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這就是“馬太效應”的故事,它告訴人們一個道理: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馬太效應”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人類財富分配上,“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現象十分明顯:富人擁有很多財富,這些財富會給他們帶來更多資源——金錢、榮譽以及地位,窮人本來就資源匱乏,在和富人的競爭中越來越處於劣勢,最終變得一無所有。
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朋友多的人,會借助頻繁的交往結交更多的朋友,而缺少朋友的人則往往一直孤獨;名聲在外的人,會有更多拋頭露麵的機會,因此更加出名;容貌漂亮的人,更引入注目,更有魅力,也更容易討人喜歡,因而他們的機會比一般人多;一個人受的教育越高,就越可能在高學曆的環境裏工作和生活,從而更加豐富自身的學識。
馬太效應在投資領域的表現也顯而易見:如果投資回報率相同,一個人投資的本錢比別人多十倍,那他的收益也會多十倍;股市裏的大莊家可以興風作浪,而小額投資者往往血本無歸;資本雄厚的企業可以盡情使用各種營銷手段推廣自己的產品,而小企業隻能在夾縫裏生存,馬太效應的“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由此可見一斑。
對每一個人來說,富者越富當然不錯,但誰都不想貧者越貧。那如何避開“馬太效應”呢?唯一的方法,就是理財,即使有一分錢,也要考慮是否可以生成更多地錢,實現“富者越富”,避開“窮者越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