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身處豪門,家財萬貫,那你可以不用理財,因為你可以請專人幫你打理自己的財產;如果你一輩子一窮二白,口袋從來沒超過半年的口糧,那你也可以不理財,因為你沒有本錢,要知道理財也是“嫌貧愛富”的。
如果你不是上述兩種人,而是正好處於中間狀態——不窮也不富:手頭有一些資本,但是不多,生活不至於節衣縮食,但是遠遠談不上衣食無憂,而你希望改變這種“不窮不富”的尷尬狀態,使生活步入更高的一個層麵,那麼,你該學習理財了。
當今20幾歲的年輕人,大多處在“不窮不富”的階段。社會的變化讓這些年輕人不再輕鬆:沒有鐵飯碗,沒有雷打不動的工作,像父輩一樣在某一個地方工作幾十年甚至一輩子的情況很少了,生活充滿更多的不確定因素,說不定一場大病或者意外就能讓自己風雨飄搖,此時,財富是生活唯一的保障。因此,20幾歲的年輕人,急需擺脫這種“不窮不富”的尷尬境地,而理財,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唯一方法。
為什麼說理財是擺脫“不窮不富”尷尬境地的唯一方法呢?
原因就在於,第一,擺脫“不窮不富”的尷尬不能僅僅寄希望於“漲工資”。俗話說,你不理錢,錢不理你,很多人總希望工資不斷上漲,有更多的收入,以為以此就能告別“不窮不富”的尷尬,過上幸福生活。實際上,很多時候盡管收入增多了,但同時支出也會隨之水漲船高——買更大的房子,買更好的車,日常消費也要求更高,這樣下來,日子反而比以前更緊巴巴了。工資的上漲速度,永遠趕不上生活消費的需求,更何況,物價也是在同步上漲。
第二,擺脫“不窮不富”的尷尬,意味著用少量的財富去爭取更大的財富,寄希望銀行存款是絕對無法實現這一目標的。如果將致富的希望放在銀行存款上,拿著微薄的利息,那簡直就是活活地把自己的一座金山變成了一座死山。如果去投資,一開始可能掙得不多,甚至還會虧,但積沙成塔,積水成河,時間長了,就會有收獲。
第三,理財是一個“錢生錢”的藝術,隻有通過理財,才能實現財富的增殖,讓你跳出“不窮不富”的怪圈。無數的例子說明,理財造就億萬富翁,假設一個25歲的上班族,投資1萬元,每年掙10%,到75歲時,就能成為百萬富翁了。其實,投資理財沒有什麼複雜的技巧,隻需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固定的投資、追求高報酬以及長期等待。@!~%77%77%77%2E%64%7500%2E%63%63/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