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的朋友認為,“我還沒有賺到錢呢,理財等我有了錢再說吧”。其實這是對個人理財最大的誤解。試想一下,如果等到你退休的時候才想到要養老還來得及嗎?等到你的孩子要上大學了才想到要籌措學費還來得及嗎?

個人理財需要一個長期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因此,理財需要及早規劃,“等有了錢再說”,隻會誤了你的“錢程”。如果我們年輕的時候不為將來做好準備,年紀大了再後悔就已經晚了。

因此理財越早越好,要圓一個美滿的人生夢,就要盡早製定一個好的理財規劃,此外也要懂得如何應對人生不同階段的生活所需,從而讓自己的理財規劃適時而動。理財是一輩子的事,一生理財規劃應趁早進行,以免年輕時任由“錢財放水流”,蹉跎歲月之後“老來嗟歎空悲切”。

一生的幾個重要階段應有不同的理財規劃:

1.求學成長期:這一時期以求學、完成學業為階段目標,此時即應多充實有關投資理財方麵的知識,對零用錢的“收入”要妥為運用。此時也應逐漸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切勿“追趕時尚”,為虛榮物質所役。

2.入社會青年期:初入社會的第一份薪水是追求經濟獨立的基礎,可開始實務理財操作,因此時年輕,較有事業衝勁,是儲備資金的好時機。從開源節流、資金有效運用上雙管齊下,切勿冒進急躁。

3.成家立業期:結婚十年當中是人生轉型調適期,此時的理財目標因條件及需求不同而各異。若是雙薪無小孩的“新婚族”,較有投資能力,可試著從事高獲利性及低風險的組合投資,或購屋或買車,或自行創業爭取貸款,而一般有小孩的家庭就得兼顧子女養育支出,理財也宜采取穩健及尋求高獲利性的投資策略。

4.子女成長中年期:此階段的理財重點在於子女的教育儲備金,因家庭成員增加,生活開銷亦漸增,若有贍養父母的責任,則醫療費、保險費的負擔亦須衡量,此時因工作經驗豐富,收入相對增加,理財投資宜采取組合方式,貸款亦可在還款方式上彈性調節運用。

5.空巢中老年期:這個階段因子女多半已各自離巢成家,教育費、生活費已然減少,此時的理財目標是包括醫療、保險項目的退休基金。因麵臨退休階段,資金亦已累積一定數目,投資可朝安全性高的保守路線逐漸靠攏,有固定收益的投資者尚可考慮為退休後的第二事業做準備。

6.退休老年期:此時應是財務最為寬裕的時期,但休閑、保健費的負擔仍大,享受退休生活的同時,若有“收入第二春”,則理財更應采勸守勢”,以“保 本”為目的,不從事高風險的投資,以免影響健康及生活。退休期有不可規避的“善後”特性,因此財產轉移的計劃應及早擬定,評估究竟采取贈與還是遺產繼承方式符合需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