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翁很多人都喜歡,但很多年輕人卻不幸淪為“負翁”。富翁,負翁,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很多年輕人,尤其是職場新人的人均月支遠高於其他群體。有調查顯示,新工作兩年以內的職場新人是最敢花錢的:他們普遍重視物質享受,崇尚名牌,敢於超前消費,不僅當月工資不夠他們消費,信用卡還往往會刷爆。工作兩年沒有積蓄,反而成為名副其實的“負翁”。
職場新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有別於未工作的年輕人。他們從學校 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人生中第一次領到隨自己支配的工資,獲得了經濟獨立,多年因收入有限而被壓抑的消費欲望隨之轉化成了購買需求。由於沒有家庭的拖累,經濟負擔較小,因此職場新人的消費往往沒有節製,大手大腳,以致入不敷出。以數碼產品為例,職場新人筆記本電腦計劃購買率為28.2%,是城市居民平均計劃購買率8.7%的3倍多,明顯高於成熟員工群體10.3%、學生群體14.4%;數碼相機的計劃購買率27.5%,也高於其他群體,如成熟員工20.4%,學生18.6%。
職場新人的消費水平通常 比在校時翻番,與經濟實力類似的成熟員工群體相比,職場新人沒有買房養家的負擔,生活無憂,他們可以更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收入。同時,受時尚消費觀念影響,職場新人的消費觀念與前輩量入為出、克勤克儉的消費觀念不同,他們更傾向於超前消費,提前享受。
職場新人奢侈浪費,催生了一批“倚老族”——工作幾年都沒有一分錢存款,時不時需要父母“接濟”。當然,出現“倚老族”現象,除了個人,還有家庭、社會等多方麵原因。以前,大學生畢業後必須馬上工作供養家庭,如今經濟發展了,很多家庭已不再為溫飽所累,因此出現一些年輕人擇業觀、消費觀不正確,好高騖遠,未富先奢,淪為“負翁”。
如果能從踏入社會的第一步就開始理財,就可大大降低淪為“負翁”的概率。盡管近年來高校 畢業生薪水情況並不十分理想,但在理財專家們看來,年輕人為自己創造財富的機會並不少。
試算一下,月薪1000元的新職員如果每月能存300元,一年就是3600元。假如投資平均收益率為5%,投資5年之後,投資者所能獲得的資金總額將達到20427元,基本上可以為一套小戶型提供首付了。
富翁還是“負翁”,關鍵看你是否懂得理財。@!~%77%77%77%2E%64%7500%2E%63%63/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