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人風險意識的加強,眼下已經買了保險的人不在少數,然而,在保險觀念方麵,不少人的認識是錯誤的。為此,在提醒大家,保險理財應該正確觀念,走出誤區。
誤區一:年輕時不用買保險
年輕人由於責任不大,因此一般並沒有太強的風險意識,認為保險要年紀大一些才考慮。實際上,在保險費上,越年輕買繳費越低,而且可以盡早得到保障,如果你還是單身,購買保險也是對你父母負責任的體現。對於沒有儲蓄觀念的年輕人而言,買保險實際上還有另一項作用——“強製儲蓄”,保險還可以幫助你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誤區二:買保險可以發財
保險產品的主要功能是保障,而一些投資類保險所特有的投資或分紅隻是其附帶功能,投資是收益和風險共存的。分紅產品不一定會有紅利分配,特別是不能保證年年都能分紅。分紅產品的紅利來源於保險公司經營分紅產品的可分配盈餘。其中,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是決定分紅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投資收益率越高,年度分紅率也就越高。但是,投資收益率並非決定年度分紅率的惟一因素,年度分紅率的高低還受到費用實際支出情況、死亡實際發生情況等因素的影響。 保險公司的每年紅利分配要根據業務的實際經營狀況來確定,必須符合各項監管法規的要求,並經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
誤區三:單位買的保險足夠了
目前,許多單位都為個人購買了保險,其中社會保險屬於強製保險,包括養老、失業、疾並生育、工傷,但這些保險所提供的隻是維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不能滿足家庭風險管理規劃和較高質量的退休生活。有些單位購買一些團體醫療或養老保險,由於規模效益,保費比個人購買要低一些,但如果你離開單位則不能再獲保障,而且也不是許多單位提供了這些商業保險。因此建議個人還是應該擁有自己的持續、完善的保險保障。
誤區四:買保險要先給孩子買
重孩子輕大人是很多家庭買保險時容易犯的錯誤。孩子當然重要,但是保險理財風險的規避,大人發生意外,對家庭造成的財務損失和影響要遠遠高於孩子。因此,正確的保險理財原則應該是首先為大人購買壽險、意外險等保障功能強的產品,然後再為孩子按照需要買些健康、教育類的保險產品,在資金投入上,應該是給大人、特別是家庭經濟支柱上越多越好。@!~%77%77%77%2E%64%7500%2E%63%63/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