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日前大手筆將內務府整頓一番,新提拔上來的管事們因前車之鑒還曆曆在目,辦起事情來不敢鬆懈,至少短時間內如此,是以那些個地位分嬪妃手頭也寬鬆不少。
對於皇後已經接手宮務的消息眾嬪妃並無太大反應,前些年皇後都是掛個名而已,並不真的接觸這些事物,如今也沒有人認為皇後會真的接管過來,但內務府大總管張德子倒是日日往鳳棲宮跑。
半月之後就是端午佳節,自初一起直至端午節當日,各宮殿大門處都需擺放插有菖蒲和艾蒿的花盆,這個自有內務府去置辦,不需阿盈操、心。
按著往年的慣例,端午節當日龍舟宴才是重頭戲,眾位大臣及皇室貴胄將會攜內眷入宮一道共度佳節,觀賽龍舟,品端午宴。
說是皇後準備此事,但細節處皆有宮人們仔細考量後,將最後的方案呈上來供皇後拍板決定即可。
參宴之人較多,即便準備的得再周全,也難以照顧到所有人的喜好及禁忌,阿盈看了手中龍舟宴的菜品單子,龍舟宴上桌的除卻果子糕點外,多是些龍蝦、鱔魚等鮮物。
阿盈沉吟片刻,隨即與張德子吩咐道,“用灑金栗箋將菜品的名字及食材用料謄寫上,每張案桌上擱一張,入席之人若是有什麼需忌口的,叫他們直接看菜單就明白了,省得鬧出甚麼事兒來。”
雖是參加宮內宴席的臣婦貴女們都是寧願挨著餓,也不會過多食用案桌上的菜品,但禦賜下去的五色粽及雄黃藥酒等,是必須要食用的,提前將這些菜品的主要用料寫明白,好叫入席之人自個心裏有個底兒。
總不至於入席的皇室貴胄、眾大臣們及他們的內眷都不識字罷。
張德子還未回話,阿盈又補充道,“不需寫得太詳細,寫上主要的食材用料即可。”
能搬上宴席的,多是禦膳房的廚子們的拿手菜,多是密不外傳的,如今隻寫上大致的主要的用料並不會造成他們的廚藝外傳,是以廚子也不需過於擔心。
張德子隨即領命下去辦,能夠在宴席上上桌的菜品自然不會有什麼相克之物,但耐不住入席的賓客自身有礙,皇後娘娘如此吩咐倒也省事。
到了給太後請安的日子,眾嬪妃自不敢怠慢,早早聚到鳳棲宮,然永寧宮那廂傳話,太後身子不爽利,免了今日的請安,嬪妃們倒沒急著告退,阿盈便趁此機會吩咐了一番端午佳節的事宜。
宮內每逢年節假日,總是要賞賜一番的,皇上那裏的賞賜自然由內務府去辦,如今佳節未到賞賜自然也還沒有下來。而身為皇後,阿盈卻是直接多了,今兒個便按著位分高低每人賞賜了一套頭飾,兩匹布料,看著不多卻是整個後宮的嬪妃們都有。
加起來也算是大手筆,阿盈對她們竊竊私語視而不見,隻柔聲吩咐道,“距離龍舟宴還有好一段日子,眾位妹妹們自個兒佩戴的五毒荷包和香囊也該備起來了,到時候好好打扮打扮,好叫宮內熱鬧一番。”
眾嬪妃紛紛應是,眾人不免又閑話一陣,到底有按捺不住的嬪妃,一茜色宮裝的秀麗嬪妃神色忐忑地與皇後進言道,“皇後娘娘,臣妾有個疑惑不知當問不當問。”
阿盈功課做得好,又有宋嬤嬤及含霈等人在旁協助,隻掃了說話之人一眼,隨即得知這是枕溪閣的寧貴嬪,嫻雅秀麗,為人親切隨和,按著彤史簿所記載,皇上對其“性”趣一般般,不冷不熱的,按著皇上那裏的標準,不冷不熱的就是個好的。
總之呢,寧貴嬪就不是個愛鬧事兒的,唯一的缺點就是她被收攏到了昭貴妃手下。
既然不是個愛出頭冒尖兒的,那就是被當槍使了,阿盈便淺笑回答,“既是不知當不當問,那邊不必問出口了。”
這把寧貴嬪的話頭堵住,叫她不知往下接什麼才好,別看皇後娘娘說話的語調仍是柔聲軟語的,其中的意味卻是不容她造次。
高賢妃又忙給盧榮華使眼色,而一向愛湊熱鬧愛說話的盧榮華,也就是降了位的瑤妃如今仍是頂著還未消腫的臉蛋,垂首穩坐不動,整個人都顯得恭順起來,全然沒有接收到高賢妃的指使。
無人接話,寧貴嬪沒法子,隻得硬著頭皮道,“皇後娘娘,如今......皇上許久未踏足後宮,叫臣妾們不免...”
寧貴嬪的意思殿內之人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不會自己去說,而寧貴嬪也知道直白說出口太掉價兒,是以細細斟酌了字句後,才開口,“叫臣妾們不免有些擔憂皇上的身子,皇上畢竟是一國之君,不僅肩負著江山社稷更是...您看...”
語音一落,心懷期待的嬪妃們齊齊看向皇後,而阿盈看她們一臉“皇後您倒是想個法子”的神情,心知她們擔憂皇上身子是假,想要奪得皇上重返後宮第一夜的臨幸才是真。
阿盈嘴角彎起的笑意更深,“眾位妹妹的意思本宮明白,你們所擔憂之事自然不可能發生在皇上身上,如今邊境不穩,想必皇上是政務纏身,也是身不由己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