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誌鵬經過求職麵試的層層闖關,來到自己心儀的公司,但是卻發覺這半年來幹的都是很瑣碎的事,所以他常拿自己開涮,說自己:“吃的是雜糧,幹的是雜活,做的是雜人。”“我真快受夠了,整天都在幫別人做他們分內的工作,老板交代的活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再這樣下去,我還有什麼發展?”
這樣的抱怨聲在職場新人中不絕於耳,其實,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跑跑龍套又何妨?你不妨換個角度想:首先,有事情做總比閑著好。你閑著,反而是危險的信號,不是嗎?如果你沒有任何價值,你就離走人不遠了。其次,國際巨星成龍大哥當初也是片場跑龍套的,他在事業輝煌的今日還不忘回憶當年跑龍套時的收獲呢。你把這些貌似“跑龍套”的事做好了,你的各方麵能力也會提高。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逐漸了解公司的情況,也會得到同事們的經驗。他們會教你如何工作,告訴你在公司應注意的人情世故。
二十幾歲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不能太心急,職場的學問大著呢!你需要那些富有經驗的、有資曆的人攙扶,他們能幫助你度過這段時期。如果把職場比作舞台,那麼新人不可能一上來就有演主角的機會,可能要經曆一個給主角“跑龍套”的過程,新人還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從打雜到挑大梁,這期間需要磨煉。
建國是名牌大學國際貿易專業有名的高材生,但是畢業後,同學覺得他的現狀很不樂觀。他在一家進出口公司幹的都是打雜的事。諸如打字錄入、複印、打印、外勤、製單、與客戶聯係,基本上所有打雜的工作建國都做了。
建國沒有任何怨言,相反他幾乎是每天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他很喜歡從事進出口工作,非常想在專業領域作出一番成績。他很耐心地做好老板交代的每一件雜事,有時候老業務員也會派活給他,但他用心地把每件事做好。幾個月後,建國不僅打字如飛,“雜活”做得井井有條,繁瑣的製單工作也沒有出任何差錯,老業務員的國外電話也接了不少,而且細心的建國還把公司的業務模式、流程、公司組織機構、盈利模式都摸透了。
這樣短短的三年時間裏,建國就成長為公司的骨幹,他對進出口業務更有一番自己獨特的見解。憑借著同學眼裏的傻傻的“吃虧”,三年後建國就升到了公司副總。那些把工作交給他做的老業務員還是當初的業務員,那些文職人員也還在原地打轉。
給別人跑龍套、“跑腿”這樣看似吃虧的事情在職場初期是很平常的,職場人都有這個過程,人都是在摸爬滾打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所以,吃一盎司的小虧,就能占到“黃金般的大便宜”,這絕不是虛話。
華人首富李嘉誠就深諳“吃虧是福”的萬能理論,他說:“有時看似是一件很吃虧的事,往往會變成非常有利的事。”他與客戶做生意,分利時,如果拿7分合理,8分也行,他往往隻拿6分,即他會讓利2分給對方。這樣他的合作夥伴就會增多到100人,他就會有滾滾而來的財源。如果他拿了8分,那麼可能就會隻有5個人與他做生意了。所以,吃虧占便宜就是他做人、做生意的準則,也是這位商業巨子成功的秘訣之一。
所以,年輕人不要斤斤計較自己幹“跑腿”“吃虧”的瑣事,要看淡職場初期跑龍套的事。這樣就能化被動為主動,轉“虧”為“福”了,這就是工作與成長的意義。
職場小貼士
年輕人不要斤斤計較自己幹“跑腿”“吃虧”的瑣事,要看淡職場初期跑龍套的事。這樣就能化被動為主動,轉“虧”為“福”了,這就是工作與成長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