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經濟學的基本原理(1 / 1)

想要對整個經濟學有所了解,首先應了解以下幾個重要的經濟學原理:

1.得到一種東西要付出機會成本

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以考研為例,考研費用要花數千元,辭職考研期間將損失工資,如果考上了將損失讀研那兩三年的工資收入,而且還要付出幾萬元的學費。

2.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決定人們的行為

邊際收益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帶來的總收益的改變量。一架飛機即將起飛時仍有10個空座,在登機口等退票的乘客願意支付300元買一張票(原價800元),應該賣給他嗎?當然應該。如果飛機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邊際成本僅僅是這位額外的乘客將消費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飲料而已。隻要一種行動的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一個理性決策者就應采取這項行動。

3.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由於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收益而作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收益有所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隨之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例如,2007年豬肉價格上漲時,人們就決定少吃肉類多吃蔬菜,因為吃豬肉的成本高了;同時,養豬場決定投入更多資金來養更多的豬,因為養豬的收益提高了。再如,2007年,中央銀行決定加息以降低通貨膨脹率,但利率的提高也吸引了國外資金進入中國以獲得更高的利息收入,大量資金的湧入使得市場上的貨幣更多,最終沒有降低通貨膨脹率,反而加劇了通貨膨脹。

所以,在分析任何一種決策時,我們不僅應該考慮直接影響,而且還應該考慮激勵發生作用的間接影響,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作出較合理的決策來。

4.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國內貿易:在市場經濟中,雖然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的家庭都會或直接或間接地產生競爭,但是,若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你未必會過得更好。因為,如果隔絕開來的話,你的家庭就必須自己種糧食、做衣服、蓋房子,而這是低效率的做法。

國際貿易:國家與國家之間,能從相互交易中獲益。例如,美國從中國獲得了價廉物美的消費品,中國從美國獲得了高技術含量的醫療與生產設備。

5.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幾乎所有生活水平的變動都可以歸因於各國生產率的差別——一個人一小時所生產的物品與服務量的差別。生產率與機器設備、工人素質密切相關,美國工業在這兩方麵都優於中國,因此美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高於中國工人,因此他們的生活水平也高於中國工人。

6.當政府發行了過多的貨幣時,物價上升

通貨膨脹使經濟中物價總水平上升。什麼引起了通貨膨脹?在大多數嚴重或持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其罪魁禍首總是相同的——貨幣量的增長。當一個政府發行了大量本國貨幣時,貨幣的價值下降了,因此同樣的東西要用更多的錢才能買到。

通貨膨脹還有另一個可能的原因:對一種商品的需求遠遠大過了供給。例如當中國人口比20世紀90年代多了一億多時,如果糧食產量沒有上升,糧價上漲就是必然的。

7.社會麵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係

當政府因為通貨膨脹而減少貨幣量時(如加息政策可吸引人們把錢存入銀行,從而減少市場上的貨幣),它就減少了人們支出的貨幣量。較低的支出與暫時居高不下的價格結合在一起就減少了企業銷售的物品。銷售量減少又引起企業解雇工人,就暫時增加了失業率。一方麵貨幣量減少,一方麵失業者又減少了商品的購買量,對商品需求的降低會拉低商品價格(即降低了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