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數據根據公債與外債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些數據仍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狀況的重要元素。
然而,數據並不是眾多評價一個國家信用度和實力的唯一標準,這些數字每年以不同的模樣出現,隨著政策和國際形勢的變化而改變。
公共債務和外債(淨額和總額)
公債是一個國家所有的金融擔保(國家發型、委托銀行發型,地方行政單位發行,社會保障基金等)的總和。政府借款加上政府預算再減去政府稅收得出的即為公債。
總體趨勢是為了滿足財政支出不斷加大公債的發行量。
在2009至2010年間,我們看到在眾多國家中,有三個國家的公債表現尤其顯著:
法國:從2009年的77.50%增長至2010年的83.50%,增加6個百分點;
美國:從2009年的52.90%增長至2010年的58.90%,增加6個百分點;
中國:從2009年的12.50%增長至2010年的17.60%,增加4.7個百分點。
外債的淨額和總額
外債,國家向外國商民的借款(國家、企業與個人)。
區分總外債(向外借款)與淨外債(國家放債與國家向外借款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淨外債是最重要的。過高的數額會給經濟帶來麻煩,外債的比率將會加重外債的負擔。
評級機構製造的危機中也包括了外債。因此,為了避免投機領域的猜疑,中國成立了本土的評級機構。而且,人們在談論外債問題的時候常常忘記金融領域其他的因素。
尤其是各國的資源、潛力和它們的儲備,比如債券:金融儲備(黃金、票證、國外的債券、外彙等),外債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文化遺產、強有力的貨幣區支撐、經濟增長、推行改革、國內縮減開支、個人負債率和國家負債率、人口、經濟發展潛力、海外投資、資源等。
如果一個國家擁有大量有回報並且穩健的債權,並且眼下或未來經濟形勢良好,那麼分攤到每個居民頭上的總外債在經濟問題中也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最後,另一個應當納入考慮範圍內的能夠緩解危機的因素是國家財政預算(包括債權與債務),這個複雜的集合體使得國家能夠很好地規劃未來的發展道路,有效地進行投資和維持有所需的社會關係。
不考慮手中掌握著的美國債券(淨外債),根據2009年至2010年間的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我們能夠看出以下五個國家的走向:
2009年至2010年間人均總外債變化
美國:總外債從2009年的99930億歐元增長到2010年的101920億歐元,2009年的人均負債32524歐元↑世界第一!
法國:總外債從2009年的37280億歐元減少到2010年的34890億歐元,2009年的人均負債58200歐元↓降!
英國:總外債從2009年的67480億歐元增長到2010年的101870億歐元,2009年人均負債110443↑漲!
德國:總外債從2009年的38670億歐元減少到2010年的35000億歐元,2009年人均負債46989歐元↓降!
中國:總外債從2009年的2570億歐元增長到2010年的3010億歐元,2009年人均負債192歐元↑但數額仍然很小!
盡管一年間中國的外債有輕微的漲幅,身負3010億歐元的淨外債。但驚人的儲備使得中國經濟形勢依然良好。
另外,法國和德國的債務有所減輕。英國尤其是美國打破了自家的外債記錄!
然而,這些有趣的數據與當下金融市場相互作用而投機的標準並不吻合!
事實上,未來競爭力強的結構性投資、促進消費的措施、鼓勵完善教育與醫療等等;這些都在經濟中扮演了推進器和緩衝器的角色。
這樣一來,要想很好地控製淨外債和總債務的數額。我們必須考慮到每個國家的實力和國情。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無論從中國較少的債務還是從它驚人的儲備金、發展和增長來看,中國都會以強有力的經濟地位從容地引領未來的幾年甚至到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