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中彩:20870億歐元甚至更多(1 / 1)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外彙儲備!這種增長是突飛猛進的。截至2010年底,中國的外彙儲備為2.087萬億歐元,遠超出其他國家,躍居世界第一。在四年的時間裏,外彙儲備的增長迅猛。如果把香港近2000萬億歐元的外彙儲備算在內,那麼中國將近2.3萬億歐元的外彙儲備占了整個世界外彙儲備的30%!

2010年12月:2.087萬億歐元

2009年12月:1.755萬億歐元

2008年1月:1.16389萬億歐元

2007年3月:0.878萬億歐元

2006年4月:0.64萬億歐元

中國不願看到歐元消失

中國擁有龐大的外彙儲備,要應對儲備管理上的的挑戰:外彙的多元化,美國貨幣的收益性以及低利率的美國國庫券的收益性……

在中美對峙中,如果美國政府提及“元”,中國政府從本國利益出發,會從彙價的降低和由美國貨幣發行量導致的貶值的方麵來考慮本國外彙儲備(主要是美元,但也有其他貨幣:歐元、日元等等)的金融安全。

據估算,超過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中國資產是用美元注冊的……換言之,如果奧巴馬-胡錦濤兩個政府當前對話力求達成一致,出售商品的中國不願意以貶值的貨幣被給付。

外貨儲備,貨幣現金,和國有資金儲備(黃金、外彙儲備、國債、外國債券等等)被國家的中央銀行所擁有,央行將之用於:

製定和執行彙率

出資支付貿易差額

為經濟提供必要的用於國際交易(財產、服務、資金等等)的貨幣

參與本國投資以及製定本國國際戰略

布雷頓森林協定(1944年7月22日)確立了新的國際貨幣體係基礎,包括采用了既穩固又可調節的兌換體係,以此達到穩定貨幣的目標。

如今,邏輯已不同於布雷頓森林協定那樣,貨幣體係不再用同一種方式組成。那種固定的貨幣兌換體係已於1971年被廢除,此時美國前總統尼克鬆決定停止外國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

從1971年這個新體係的建立的後期和美元統治地位結束後,另一個動蕩則是國際資本的崛起。我們參與了資本全球化。全球範圍內一個大的資本市場的建立應服務於促進全球經濟的增長。這一切都在悄無聲息地進行,巨額的資金悄然地,無固定規則地流通著。

現實就沒那麼吸引人了,因為有了全球自由和無監管的市場體係,我們所了解的不穩定性也隨之而來。正因如此,貨幣儲備對國家而言既成了權利和國力的體現,又成了詬病:國家以此為借口為“管理上有困難”和它們當前“就國際金融形式的應對”開脫。

中國,世界的明星

亞洲外彙儲備迅猛增長。

從2006年起,中國的外彙儲備排世界第一位。外彙儲備主要持有國和地區有中國、日本、俄羅斯、沙特阿拉伯、中國台灣、印度、韓國、中國香港、巴西和新加坡。

如此,亞洲支配著世界近60%的外彙。我們發現這一年代這個領域被中國直接影響,再加上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據公布,擁有世界上40.1%的外彙儲備。

是什麼震動了市場?比如,在2010年出版的金融時報的一條消息指出,中國會重新考慮在歐元區投入資金購買外國債券,這一消息立刻遭到了中國中央銀行的否認。

中國有大量的美元外彙儲備

中國迅猛增長的外彙儲備量不再僅僅是超強經濟實力的象征,怎樣管理和支配這些外彙儲備也是一個難題。

中國應該使外彙儲備多元化,減少對美國國債的投入。這也是中國也投資於歐元區和其他地區的原因。最常用最主要的外彙是美元(60%)、歐元(30%),接下來是日元、英鎊和瑞士法郎。

這種迅猛的外彙增長是由於中國的貿易順差,直接境外投資的發展,境外投資所獲的收益以及海外資本回國。從1994年起,中國的外彙儲備已經翻了54倍。

在流通過剩、美元貶值、美國債務增長、美國國債收益低和人民幣通貨膨脹以及升值的背景下,中國正在努力管理好外彙儲備。據中國的資料顯示,人們越來越認為,如果中國長期鼓勵出口來擴大外彙儲備,這種無止境的外彙增長也不總是件好事。

中國的金融業正處在發展階段,中國的貨幣促進了金融業的國際化。中國的金融市場還並不完善。為此,中國將完善投資機製,改善和規範金融市場和調整國內資金結構。

主要目標是能進行社會再分配使人民致富,保持中國作為債權國的穩定。

許多預估顯示,從現在到2035年,世界外彙儲備最少會增長9倍,而僅僅中國對於這一數字的貢獻率就將達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