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中國,西方國家和世界(1 / 3)

中國與世界為鄰。近年來,中國頻繁活躍在國際舞台上。中國總理與其他重要領導人一樣,跑遍世界,在國內舉辦各類高級峰會,又參與所有國際會談:大量簽署雙邊協議,製訂多方政策,參與高級別峰會(聯合國、G8、G20、國際合作、聯合國維和部隊,與多方協商伊朗問題、朝鮮問題,外交活動十分活躍)。

中國的崛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給中國帶去了地緣政治、文化、經濟和金融方麵的全新影響。

此外,近年來的各類危機事件(能源、資源、環境、貨幣、經濟、金融等危機以及歐元區的衰敗,國際安全、伊朗問題、中東問題等等)使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占據了一個優勢地位。過去,中國的影響力主要集中體現在亞洲或局限於中國周邊的雙邊問題。

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擁有核武器,享受否決權,中國成功舉辦了各國協商會議,建立了危機處理機製並提出了加快解決各類國際糾紛的建議。

中國外交政策轉變於20世紀70年代

而現在,中國在各類或遠或近的國際糾紛中扮演了不容忽視的重要角色。

然而,中國外交政策在對外問題上的主要原則並未改變:維護區域穩定,促進經濟增長,構建友好穩定的國際環境,不幹涉他國內政,保持發展中國家地位,發揚和平精神。

但中國對世界產生的影響,比如在非洲大陸上的影響力,國際貿易的擴大,新興國家的誕生,美國的相對衰弱以及在未來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可能性,給中國帶去了除影響力問題與防備國內危機以外的新的責任。

首先,中國已從外交孤立的困境中走出來。這主要通過積極加入多方組織與危機處理機製,參與維護和平,解決衝突問題,同時反對核擴散,派遣救援部隊和維和部隊等方法。

其次,自推翻柏林牆以後,人們在國際舞台上看到了美國勢力的無處不在。由此看來,中國的目的在於抵製美霸權主義,提升自己在世界問題和打擊美國勢力上的影響力。

為此,中國應當獲取西方國家對中國力量的認可,建立新的聯盟,鞏固合作夥伴關係,增加新的影響力地區,比如:東南亞國家,歐盟,非洲聯盟,南方共同市場,以此推動中國外交,擴大中國影響,但同時也不忘結交那些更為獨立的國家、地區或跨國聯盟。

北京:多極化優勢

中國朝著世界領先地位的方向發展,堅決防範反中國聯盟。

今天,中國繼續推行支援鄰國的外交政策,在領導權、國際競爭與合作上,確立自己在亞洲和世界的權威。東南亞地區充分利用了中國的崛起,而中國在政治、經濟及金融上的發展確實對中國周邊和世界產生了影響。

美國與中國協調發展

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各類政治、經濟、金融事務,以促進地區和平和區域自由貿易的發展,如關注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

東盟各國代表了全球5億多人口和超過11000億歐元的國民生產總值,這也增強了中國的實力。

中國積極關注地區和國際問題。除了東盟,中國也關注或參加了絕大多數在亞洲和世界範圍內具有影響力的組織,以促進同歐洲聯盟、非洲國家(中非論壇)、拉丁美洲以及俄羅斯等地區和國家間的友好關係,還參加了許多類似於達沃斯論壇之類的研討會。

中國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FMI)及世界銀行的最新配額中獲益,其代表在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中也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下列名單並非詳盡,但我們已經可以看出中國或作為成員或作為觀察員參加了30多個國際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