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ONU),中國作為其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FMI);
世界貿易組織(OMC);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國際勞工組織(OIT);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ASAARC,簡稱南盟);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
南太平洋論壇(Forum du Pacifique Sud),由太平洋上16個國家和領地構成;
上海合作組織(OCS):包括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等6個成員國以及印度、伊朗、蒙古國和巴基斯坦等4個觀察員國;
亞洲發展銀行(Banque asiatique de développement);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CDE),合作夥伴關係;
國際原子能機構(AIEA)。
中國舉足輕重
中國未來將會怎樣?其他國家該懼怕中國還是把它當做世界夥伴和發展助推器?美國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可以確定的是,從今以後中國不會再聽憑他國對其政治、改革、發展等問題和在拉丁美洲、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的新合作夥伴問題上指手畫腳。
中國在一些國際性會議的對話和發言上已具有中國優勢,比如在中美(G2)峰會上的發言,或在二十國集團(G20)中為在經濟金融領域改善國際合作所作出的努力。
從現在起到2030年,我們能否加入大國間的競爭,抑或引起“巨大轟動”,加入到強強對話?
我們將在未來的任何時期以周期性的方式融入其中。目前我們正在翻開世界曆史嶄新的一頁,而這個世界範圍內的巨變定將引起局勢緊張和調整。
新的世界將會是一個“西方—亞洲”兩極化和“金磚四國”等新興國家勢力上升的多極化並存的世界。
可以確定的是,世界對中國的看法已經改變。中國堅持多極化觀點,不自詡為“世界霸主”,而隻是作為多極世界中的一極。
事實上,中國並不希望統治世界!其並不希望成為“世界警察”或“世界家長”,而是有著與之前世界大國不同的發展目標和計劃。
中國堅持“多極化”,因此它將會在不破壞美國形象的情況下反對美國。
對於中國來說,美國是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因為美國也致力於世界範圍內的勢力平衡,並試圖幫助中國!
為了反對爭端,維護穩定,中國將采取措施促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歐洲及其他一些國家的快速發展,幫助它們在國際舞台上發揮積極作用。
這些都不出乎意料。因為從其基本特征和實事求是的觀點出發,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有著共同的利益。為了保證自身實力、未來外交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和其提出的新的世界秩序的實現,中國製定了一係列政策和戰略。簡而言之,就像在外交方麵一樣,中國堅持實際主義,“有得有失”。
中國自認為處於文明的中心,但並非世界的中心。它對美國霸權主義的反對使其傾向於用一種不同的模式發展:既要保證自己的繁盛和強大,又不願複製那些不符合其價值觀的、被其堅決反對的發展規劃。
從其發展概念上可以看出,中國希望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