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篇
有格調,才有未來
女人是什麼?
女人要活出自己的品味,活出自己的格調,亮出自我的風度。
大氣的女人懂從容,優雅的女人懂高貴,淡泊的女人懂祥和。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有格調的女人,終會贏得美麗的未來。
娛樂圈向來不乏是非之爭,看客眾說紛紜,唯獨當事人苦不堪言。當孫楠與潘蔚的結婚消息被人踢爆,四下嘩然之時,她選擇了沉默,用自己有格調的做法贏得了尊敬;為活出更好的自己,路彬彬辭去央視之職,創辦貝都因傳媒,於她而言,做檔迎合大眾的娛樂節目實在太過輕而易舉,但有格調的她選擇了邀他們共同做一檔經濟節目《名人堂》;隻身一人來到上海打拚,麵對那位事業有成、勸她離開男友依附自己的男人,黃歡的回答擲地有聲:"人要沒格調,就不會有未來。哪怕你樣樣比我好,但是你枉費了我對你的尊重,我比你有格調,所以我比你有未來。"
平庸的女人隻會把男人當做自己的避風港,像童話故事中乖巧柔弱的公主般隻會等待著愛情,但聰明的女人懂得像真正的女王一樣勇於去尋找愛情,去贏得屬於自己的驕傲。
"有格調,才能有未來。"此話擲地有聲。隻是,真正有多少人能明白。女人從來就不是弱者,更不是任何人的附屬品,活出真我與本我,才能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鳳凰女主播陳曉楠:單純是一種力量
喜歡的,就自己爭取,不跟自己為難。--陳曉楠
2008年,在舉國震動的"5·12"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女記者直麵災區,用攝像機記錄感人畫麵與"人的生命"的故事。她除了每天采訪以外,還在博客中撰寫在災區的所見所聞,博客點擊量兩天過百萬。由她主播的《冷暖人生》,因為剛剛製作播出的《陳堅的最後79小時》,讓無數人潸然淚下。在悲痛與鎮靜中,人們見證了最真實的救援過程,感受到心靈深處的衝刷與洗禮,同時也深深記住了這個美麗的鳳凰衛視女主播--陳曉楠。
人生沒有什麼任務,不"刻意",是一種非常健康的態度
雖然在節目中,陳曉楠總是給人勇敢挑戰自己的感覺,但私底下的她卻有點"膽小怕事",她對自己要處理的事物如果不是十分明白,寧願裝病進行逃避,也不肯稀裏糊塗地勉強去做。而她做人處世的原則,更是讓人吃驚--方式很簡單,卻很有效,清晰得令人覺得很"幹淨"。
陳曉楠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孩兒,在家裏孩子中她排行第二,上頭還有一個姐姐。不說不知道,文科出身的陳曉楠,父母卻是中科院化學所的研究人員。學術嚴謹的父母為了培養女兒們,從小就在她們床頭貼上一張元素周期表。可沒想到,父母的這一番苦心,到了大大咧咧的陳曉楠這裏,就顯得勉為其難。"直到我上中學,搬了家,也沒記住一個。"陳曉楠自嘲地說,"很簡單,我對那東西沒興趣。因為不願意,記了也白記,還是忘掉好了。"
表麵看來,輕輕鬆鬆,但實際上,父母卻曾為了她的"反叛"大傷腦筋。無奈之下,也隻好隨她自己的意願去了。陳曉楠認為自己屬於片性思維,善於在事物之間尋找橫向的、微妙的、感性的聯係,而屬於線性思維的那一部分是她的盲區。所以,她更願意選擇感性的、富於情感變化的學科,所以從小他語文和英語成績就好。後來,姐姐也搞了化學,隻有她一個人上了文科。因為實在勉強不來,已經身在理科班的她覺得硬逼著自己學不擅長的東西過於痛苦,所以置父母的諄諄教導於不顧,改念文科。這在一家四口中,絕對屬於異類。
"喜歡的,就自己爭取,不跟自己為難。思路就是如此簡單。在我看來,人生沒有什麼任務。"她說,"看牟森導演的試驗話劇《彼岸》,我深有同感。演員吃力地抓住手裏的繩索,一步一步掙紮著往前走,念叨著'彼岸'。在達到彼岸的中途自有堅持不住的,因為要努力到達彼岸而喪失了現實的快樂。"不"刻意"是一種非常健康的態度,這是她的一個心得,也成為她在追尋自己理想路途上的主要心態。
1991年,陳曉楠順利考入北京廣播學院主修國際新聞。正是因為她從小就不喜歡"刻意",所以對不感興趣的事情,做事之前也並沒有太高的期望;而對於好玩、感興趣的事情會做到最好,比如說做主持人。
大學期間,陳曉楠除了學好本專業知識外,還經常去旁聽本校播音與主持專業的課程,跟校友們打得火熱,互相切磋播音主持技巧。
大四上學期,陳曉楠受邀開始在北京電視台主持英語新聞和雙語節目《Panora?ma》。當時這個節目播出的時間比較晚,收視率當然不能和黃金時段的節目相比,但陳曉楠從不覺得有失落或沮喪之感,她成天還忙得挺高興,覺得自己就像玩兒一樣。因為表現優異,大學畢業後,陳曉楠順利進入北京電視台,成為一名真正的電視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