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在麵臨就業問題時,家長仿佛比孩子還要著急。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有個好出路,因此,他們會為孩子們規劃出一條自己認為很“合理”的道路。父母的出發點沒有錯,但卻忽略了孩子的自身感受和需求。中國調查網就“找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聽父母安排”這一問題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84。2%的人都希望找自己喜歡的工作,隻有不到20%的人選擇接受家裏的安排。

年初,文文在家人的安排下,進入一家製造業公司實習,主要做文職工作。文文是學國際貿易專業的,但文文的媽媽認為,女孩子做國際貿易不如做文職工作穩定,況且到大公司應聘也並非易事,所以便苦口婆心地勸說文文,聽從家裏的安排。

等到開始工作了,文文才發現,文職工作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輕鬆。“這個公司的規模雖然一般,但工作任務非常重,很多工作都由我負責。”這樣一來,公司的大事小情都落到了文文身上。“說是8:00上班,17:30下班,可每天都要加班,有時還要早來,遇到緊急任務,更會吃不消。”一想到繁重的工作壓力,文文就開始抱怨。

7月,文文正式畢業了,她產生了跳槽的念頭,並開始偷偷地投簡曆。當時有家外企正在招聘業務員助理,主要負責跟單、票據之類的工作,工作內容豐富,待遇也相對較高。文文跟家裏商量,想換個工作,可是家人的態度讓她很失望。“家人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隻是給我擺出了很多客觀情況。”麵對家人的各種理由,文文有些難過。“他們讓我自己拿主意,可是很顯然,他們就是不同意我換工作。”父母的一句“外企不穩定,我們為你好”,更讓文文陷入兩難,最終錯過了機會。文文為難地說:“從實習到現在快一年了,我真有點耗不起了。可是家人的苦心我也明白,我該怎麼辦呢?”

父母介紹工作,不失為一種找工作的途徑,但工作畢竟是自己一輩子的事,所以還是要依據自己的興趣,“被規劃”的人很難有所作為。職業生涯規劃專家表示,父母以“過來人”的身份安排子女的工作,有一定的道理,他們考慮的大多是工作的穩定性,但除此之外,子女是否喜歡某份工作才是重要的。子女對於父母的安排不要產生反感情緒,分析一下“被規劃”的路與自己選擇的道路,兩者的優劣之處各是什麼,共同點是什麼,然後再與父母溝通。當“被規劃”的路與自身興趣和能力有悖時,要勇敢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

說服別人的前提是說服自己,要堅定自己的選擇,因此,在擇業問題上,我們要有自己的主見。將眼光放長遠,父母的建議可以作為參考,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隻有這樣你才會有動力,才會做出成績。

職業生涯箴言

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而不是“被安排”或者“被規劃”。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切忌凡事靠父母,凡事托關係。隻有當自己從內心渴望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時,所進行的一係列規劃活動才具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