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對於職業生涯這一概念並不陌生,但對於內職業生涯、外職業生涯卻並不十分了解。很多人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分內職業生涯與外職業生涯,兩者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和區別呢?

我們平時所提到的職業生涯,一般指的都是外職業生涯,也就是職場人士所表現出來的職業身份。例如,總經理、秘書和會計,這些都是我們的外職業生涯。外職業生涯是指從事某種職業時的工作單位、工作地點、工作內容、工作職務、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等因素的組合及其變化過程。

內職業生涯則是指從事一項職業所應具備的知識、觀念、心理素質、能力、內心感受等因素的組合及其變化過程。

外職業生涯通常很容易從名片、工資單上體現出來,而一個人的內職業生涯則體現在言行舉止和辦事的態度上。

如果我們把職業生涯比作一棵大樹,外職業生涯則是枝幹與樹葉,而內職業生涯則是樹根。一棵樹是否高大雄壯可以輕而易舉地通過枝葉是否繁茂判斷出來,但是根係是否發達卻容易被人們忽視。

關注你的內職業生涯發展

在日本的推銷界,原一平的大名幾乎無人不知,他被譽為“推銷之神”。

少年時代的原一平頑劣異常,不愛讀書。23歲時,原一平來到東京闖蕩,立誌要幹出一番大事業。但現實很殘酷,他的求職之路很不順利。

27歲那年,原一平應聘日本著名的明治保險公司。麵試官見他身材矮小,心裏有幾分蔑視,決定不予錄用。但原一平不放棄,硬是“賴”進了公司,成為一名見習推銷員。然而,同公司正式錄用的推銷員一樣,他要完成每月1萬日元的銷售任務。

當時,他沒有辦公桌,也沒有底薪,還要給公司的業務員當“聽差”。原一平對此卻並不在意,並把全部精力都放到工作上。剛進公司時,他窮得沒錢搭公車,隻好步行上班,吃不起午餐就餓著,晚上則露宿公園。隨後,在9個月的時間內,他做出16。8萬日元的業績,令公司上下都對他刮目相看。

為了認識更多的人,原一平給自己定下任務:平均每月要散發1000張名片,拜訪450位準保戶。50年來,從他手上買過保險的客戶達到2。8萬人。也就是說,從他工作那天起,平均每天都會增加1~2個新客戶。

36歲時,原一平成為日本保險界的銷售冠軍,此後又接連刷新世界推銷的最高紀錄。

69歲時,原一平應邀作公開演講。當有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時,原一平一言不發,當場脫掉自己的鞋襪,請提問者摸他的腳底。提問者上前一摸,驚歎道:“您的腳底繭好厚啊!”原一平說:“這就是我成功的秘訣!”

原一平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是因為他懂得一個道理:內職業生涯才是決定人生的關鍵砝碼。最初,大家都是普通的推銷員,從外職業生涯上看不出差別,但是內職業生涯的差別卻很大。有的人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當別人在看電影、喝咖啡的時候,原一平充分利用時間,勤奮地工作,並且始終抱著堅定的信念。事實上,人與人內職業生涯的區別主要在觀念、心理素質、經驗、能力和做事的態度上麵。當內職業生涯不斷地得到提高,終有一天會體現在外職業生涯的變化上。

內職業生涯和外職業生涯的關係與量變和質變的關係非常相似,內職業生涯的發展是外職業生涯發展的前提,外職業生涯的發展是內職業生涯發展的結果,同時,外職業生涯的發展也可以反過來促進內職業生涯的發展。

看到自己真正擁有的“財富”

一天,某報社的一位年輕記者準備去采訪日本著名的企業家鬆下幸之助。

年輕人很珍惜這次采訪的機會,因此做了充足的準備。他與鬆下幸之助先生談得很愉快。

采訪結束後,鬆下先生親切地問年輕人:“小夥子,你一個月的薪水是多少?”

“薪水很少,一個月才1萬日元。”年輕人不好意思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