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我們的地球(2 / 2)

這是何等瑰麗而驚險的轉動。

於是,便有了晝夜循環,便有了一年365天的曆法。

誰的孩提時代不曾仰望過星空呢?

對於孩子們來說,嫦娥奔月是久遠的美。

我們總是想不透月亮為什麼如此光豔逼人而又多愁善變?它又為什麼總是固定不變地以其一麵對著地球並繞地球運行呢?難道僅僅是為了適時地讓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驚訝於它的蛾眉月、弦月、半圓月、四分之三月,直到美麗壯觀的滿月嗎?

月亮總是冷靜地顯示著:圓滿是鮮見的,我們不得不更多地麵對殘缺。

就這樣,我們生活在這一顆被稱作地球的行星上,我們的心智以及律動都離不開天宇的神奇和美妙。

我們常常說地球之於人類是唯一的。

無論是戰火的硝煙,還是政治的壁壘,人為的阻隔將日益縮小,人們不得不哪怕暫時放下互相殘殺的武器,共同麵對地球的未來。

那是真正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地球在太空的混沌冥暗中開始呈現雛形後,便是動蕩不寧的。各種強大的力量都在對它發生作用,這些力量有的來自外部,有的來自內部。

地震,是最可怕的災難。

地球上嚴重破壞地貌的大地震一年大約發生20次,輕微的震顫則為100萬次之多,即每分鍾出現2次。

一種形象的解釋是:地震是地球在太空中運動時必然要發出的“吱嘎”之聲,這種震動和聲音的提醒是意味深長的。

地球需要保護,需要愛。

我們在這個地球上的立足點是珍貴而脆弱的。

我們的立足點同時也是草與樹的立足點,是軟體動物與獅子、老虎的立足點。

這就是地球的豐富多彩。

有一隻老虎在林中踽踽獨步,重重地踩在落葉上,它大吼一聲:下雨了……

沒有一根小草是雷同的。沒有一片樹葉是重複的。沒有一個夜裏沒有夢。

當夜幕低垂,地球搖籃中蠕蠕而動的是多少靈智,黑色的帳篷似的無邊的幕簾,爬滿著夢。

地球仿佛靜止了,不,地球沒有靜止。

你看海洋便看見了,你聽濤聲便聽見了。

我們的地球的表麵70.8%是汪洋大海,地球是由水滋養的,地球以及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莊嚴妙相無不都是水滋養的。

海洋以它獨特的美麗、壯闊而又蘊含著災難的形態,啟迪人類靈智的精神與創造。當你覺得它是溫柔的時候,它遠不是馴服的;當你覺得它是隔斷的時候,它卻波濤洶湧地連接著。

它和高山、密林、沙漠及土地一樣,都是造物主為人類提供的地球上的大舞台。

探索星雲起源,解剖無際的天空,科學家說,覆蓋地球近四分之三的海洋並不是最廣闊的,它不能不把首屈一指的榮譽讓位給更加龐大的大氣之海。

如果大氣中沒有氧氣,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就會整體滅絕。

如果不是雨水的衝蝕以及岩石風化,就不會有植物生長的土壤。

如果沒有二氧化碳,植物便無法製造碳水化合物。

如果沒有高空的臭氧層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人類以及所有物種的生存都將艱難萬分。

我們的地球怎麼離得開那些有時低垂、有時遙遠、有時平淡無聲、有時彩色斑斕的大氣雲海呢?

更何況大氣層中的閃光、溫和或狂暴之態,天際的霧靄及彩虹,地球每天都會受到約4.4萬次雷暴衝擊時發出的金蛇遊走、霹靂聲響,這一切無不使我們的地球更加有聲有色,更加充滿了啟示。

這就是我們的地球的幾個側麵。

誰能寫得盡地球的美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