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節約一點資源,在12億人口的中國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節約一滴水、節約半斤糧食、節約幾張名片紙,這些功德無量的事情我們為什麼不去做呢?
時至20世紀90年代,人們常在互相探詢:你在哪兒發展?
我們的獨生子女的家長們,早在孩子啞啞學語、上幼兒園時,就開始規劃孩子的未來發展了。
然而,我們想過沒有?今天和今後世界的一切發展,都無法離開我們這塊土地上人口、環境與資源的配置和協調。也就是說,任何個人的發展,都離不開可持續發展戰略推行的成敗。
在一個難以發展的社會裏,誰也不可能有所發展。
我們隻有一個地球。
而在這個地球上,我們共有唯一的一個中國。隻有中國的黃土地、黑土地、荒漠地,才是我們及我們後人的立足之地。
我們隻能共同行動,為了共同的未來,為了子孫後代共同的生存與發展。
把一個時代的發展,僅僅看作是人類不斷地征服與改造自然的客觀物質力量的觀點,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了。
那種認為沒有勞動參與、不能交易的便沒有價值的價值觀念,無疑應在更新之列。
環境、資源,我們的生存空間,那是沒有價值的嗎?
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其它物種的和諧,由此種和諧所體現的生命的價值,將會閃爍在未來歲月的發展之路上。
我們離開和諧有多遠,我們便離開美好有多遠,很難對可持續發展作出定義,也許它本身就是不需定義的真理。
真理總是簡單而又樸素的。
隻有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換言之,不能持續的發展是破壞地球乃至毀滅人類自身的行為,這不是我們的未來。
正是基於這樣的共識,有了《中國21世紀議程》,有了我們的共同行動。
共同行動,就要從我做起。
共同行動,就是每個人的行動。
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的《世界情況報告》認為:中國必須走自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報告認為,中國在減少貧困和向人民提供基本福利方麵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困難在於人口太多,資源短缺。中國正在迎接挑戰。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成敗將影響整個世界。
20世紀已經所剩無幾了。
在這個世紀末,也許我們連懷舊、感傷的時間都沒有。因為我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因為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心裏都有著一個近百年來拂之不去的強國夢。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回顧曆史。
一個不屑於知道和珍惜本民族曆史的人,將永遠生活在迷茫之中。
有海外的中文報刊問: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升起,新中國是以煥然一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東方的,那時候我們貧窮、落後,卻不缺乏誌氣和精神。
始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大潮,使中國的經濟實力得到加強,社會邁向初步的現代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為中華民族進入21世紀打下了基礎。
然而,我們又很容易陷入某些誤區。
北京立交橋下一個大型廣告牌上,一座現代化別墅迷人地聳立著,上書:“毗鄰亞運村,中國之長島”。
上海計劃建設21世紀中央商務區,謂之“東方曼哈頓”。
這使我們想起中國人民為了可持續發展的共同行動的文化涵義:我們隻能自信自強走自己的路。
高原在呼喚著我們。
海洋在呼喚著我們。
沙漠在呼喚著我們。
那裏有人類寶貴的不可或缺的伴侶--生命力堅強的野生動物,那裏有廣闊的等待著我們栽種樹木和果園的土地資源。生態城、海洋城、沙漠城,這一切都等著我們去建造。當然在這之前,我們要重複一個哲人的詩句:
人詩意地生活在地球上。
那是曾經有過的遙遠年代的現實,如今則是人類共有的夢想。為這個夢想付出勞動與愛的人是光榮的。愛我們的地球吧,否則誰來托起你的光榮與夢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