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大家好像看起來用了很多年的電腦和手機了,搜索這點小事做起來肯定很容易,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很多小夥伴找到的信息質量差,而且無法鑒別信息的真假。要知道人人都知道的信息就意味著這信息是沒有用的。
其實一直以來,大部分商業行為獲利的一個重要基礎是信息不對稱。互聯網時代一個巨大的謊言是,信息是公開透明的,但是很遺憾,這不是真的。
第一,一些非常具有價值的信息資源,並不在互聯網流傳,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小圈子,有些信息和資訊,隻在小圈子裏流通,對廣大公眾而言,這些信息是無從獲知的。
第二,即便互聯網存在一些非常有價值的信息,也是混雜在大量垃圾無效信息裏的,甄別的技術難度極高。而且更嚴峻的是,即便是這種有價值的信息,往往也是以碎片化方式存在,你必須在大量的垃圾信息中尋找這樣的有價值碎片,再一片片拚起來,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提升信息獲取和甄別能力,需要以下幾方麵:
正確的搜索引擎和關鍵詞
搜索引擎和關鍵詞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你沒有選對搜索引擎,這將會使你想要的信息淹沒在眾多的數不清的無效信息裏麵。同時,關鍵詞也很重要,你要查一個東西,不能隻查這個東西,而要把它的特征,性質也輸進去一起查找,才能提高你搜索的準確性。
閱讀量和優質的閱讀來源
我以前說我的重要信息源是朋友圈,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朋友圈不是各種微商和心靈雞湯嗎?所以,你的朋友圈如果都是這些,你就要反思你自己這些年的社交關係。
保持好奇心,保持敏感
我不知道多少人有這樣的習慣,看新聞或文章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疑惑,這個數字怎麼來的?這個名字似曾相識?這個名詞具體指什麼?遇到這樣的東西,現在移動互聯網如此發達,立即搜索一下,日積月累,對行業的認識,對領域的認識,就會超出很多人。
為什麼我以前總瞧不起一些媒體人,他們有非常強大的信息來源,甚至經常可以從一些互聯網巨頭那裏得到第一手的數據資料,但是他們從來不知道去琢磨數據背後到底意味著什麼。如果你隻做信息的搬運工,即便是有價值信息,對你而言,也是沒任何用的。
正確的邏輯及科學常識
很多荒謬的謠言和傳聞,其實禁不起邏輯的推敲,但仍然有無數人,前仆後繼地信以為真。建立基本的邏輯和科學常識是必要的。
善於利用第三方數據平台求證
第三方數據平台多半來自於采樣,采樣偏差是很正常的一種存在,理解其采樣機製,並用多個平台的數據相互校驗,就能得到更真實完整的。
要善於思考,善於發現,對於那些不符合常識的邏輯要認真思考,多方麵去查證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會對你未來作出決定有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