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北部灣的海盜(1 / 3)

天機號悠閑的沿著海岸線航行,這次他要給徐聞運去100噸大米,這幾乎已經是這艘船運力的極限了。海陽之行讓李文卿大開眼界,首先顛覆他傳統認識的是強大的華商集團,他記得臨行前蹭聽穆好古過

提起過,中國曆史上偶爾會有因為外族入侵麵臨軍事上的失敗,但在和平環境下做生意卻從來沒遇到過對手。

這次的海陽之行無疑印證了穆好古的話,海陽這裏除了少數越南本地的商人,做生意的幾乎都是華商,西方人的影子都看不見一個,往來的全都是中國地區的廣船、福船。經營的東西無所不包,各種生產生活用品和手工藝品。從雨傘鞋子甚至到折扇,這讓李文卿感到大大的吃驚,原來在中國人看來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東西越南人居然到了現在都還不能自產,實在是讓人無語。

在田三卦的牽線下,李文卿結識了當地華商的頭目,雖然十七世紀初期,歐洲殖民者已經開始逐步向東亞侵蝕,但其勢力在亞洲依然不算強大,充其量隻是軍事力量的強大而已,但在貿易人數和貿易規模上遠遠比不上華商,越華貿易和越日貿易在這時仍然牢牢的控製在華商集團手中,後世對這一時期西方殖民者的描述其實忽略了科技和地理的局限,也忽略了華人自身在東亞及東南亞的影響力。

其實但以貿易而論,明末環境下到南洋謀生的華人數以萬甚至十萬計,實在不是西方殖民者在東方海岸線上的幾艘蓋倫船就敢稱艦隊可以比擬的。

所以海陽之行實際上讓李文卿對未來東南亞的爭奪有了很大信心,西方人在這裏的根基著實不深,以臨高的發展和科技水平,幾年之後要把他們驅逐出去並不難。要知道從海陽到會安再到北大年,到處都有華商的身影,即時是荷蘭人控製的巴達維亞,華商和華工也在萬人之數,相比其當地的殖民者乃是絕對優勢的數量,他們缺的隻是背後一個強有力的華人政權罷了。

海陽的華商對他們帶去的澳洲貨很是感興趣,包括澳鹽和澳糖,糖不必說,越南這種靠海的地方由於技術原因其實鹽產量也不算高,或者質量比之澳鹽要差很多,甚至成本還高於澳洲人。

有了項目意向,李文卿便給臨高去了電,臨高回電說讓他先把這次搞到的米運到徐聞,之後回臨高商討一番便準備再派一隊船去海陽販米,眼下越南也剛開始秋收,乘著黎朝的搜刮還沒大規模展開,先運走足夠的糧食,等今年過了,明年有農業部的推廣,對進口糧食的依賴想會減輕不少。

…………

阮愛國望著遠處平靜的海麵突然回過頭來唧唧哇哇的吼了起來,這個小子是李文卿在海陽的人市買來的,南北朝連年戰亂不斷,人口流失和饑荒嚴重,難免有人販賣小孩兒。

當然他在海陽看到的情況還是很可喜的,至少華商的生意還做得不錯,除了生活用品,也有承接鄭氏兵器生意和為海盜們牽線的,聽說南北兩邊給海盜雇傭軍的開價都不低,而且還會封侯,這對於長期漂泊在外的海盜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關於這一點李文卿認為臨高政權是大有可為的。

阮愛國這名字是李文卿給隨便取得,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取這麼個名字,隻是突然從腦子裏跳出來就給叫上了。阮愛國小朋友不過十歲出頭,其實從身材上看比同齡人還要瘦小一大圈,眼下雖然他的漢話還不太利索,但交流欲望很強,所以剛才那回頭的叫喊,李文卿很容易便明白這是要告訴他什麼。

沿著阮愛國所指方向望去,隻見幾艘漁船正在尾隨緊追另外一艘,眼看前麵的就要被追上。

“首……首長,那邊……”

李文卿看得清楚,後麵小船上射出的羽箭分明就是在打劫,看阮愛國的意思還很是新奇,田三卦也過來請李文卿視下。

隻見李文卿舉起望遠鏡又看了片刻,田三卦對首長的崇拜中間就有這些奇器的影響,他很想知道這玩意是如何能看到那麼遠的東西,而且李文卿讓他試過一次,百丈之外的人物真是纖毫畢現,這讓他對李首長又多了些敬畏,總覺得這些是不傳的鬼神之力,但他卻不害怕,首長們曆來待人和氣,而且他也看出來了,在澳洲人這裏,隻要有本事,就能有飯吃,而且還能步步高升,他不過一介俘虜,沒過一個月搖身一變居然成了首長的親隨,這次出海到安南,看首長們在地方上的營建,也不是小事,看來以後還有大用的時候。

“前麵那船還插了我臨高的號旗。”

這號旗田三卦也見過,他現在是海軍一員,平日也要參與緝拿盜寇,這種臨高漁民繳稅的憑證已經在這一帶洋麵的漁民中傳開了,但凡進海峽的漁民最近都會去臨高登記注冊,實際上登記本身也不要錢,隻是把每次的漁獲上交五分之一,以前其實也是成例,自穿越眾登陸以來便是如此,隻是最近來登記的人越來越多。

後麵的船也未必是什麼真正的海寇,從望遠鏡裏看後麵追著的船還帶著漁網,想必隻是本地半漁半匪的罷了。

“首長,咱們管麼?”田三卦已經有些躍躍欲試了,裝了發動機的帆船雖然他並不知道原理,但隨時能在海上自由行動是肯定的,本來田三卦操船也是一把好手,早就想靠真本事表現一番,但又一直沒這個機會,自打上次自己成俘虜那仗後,周圍的海賊輕易便不敢再來臨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