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打探消息(1 / 3)

馮國顯整了整衣袖,朝大門徑直走了過去。今天一大早的所見就讓這位馮老爺打開了眼界,原本他以為澳洲人搞征糧局承攬秋賦就是為了個把持縣政,現在看來他還真是低估了澳洲人的本事,光這流通卷交稅一事就是破天荒的頭等大事,這可不僅僅關乎臨高一縣。

就拿紙幣來說吧,大明也不是沒有搞過,以往的寶鈔什麼的就是類似的,過去我們曆史書上說的朝貢貿易,其實都有這樣的影子,說是明朝皇帝賞賜三倍貢品的財寶,其實裏麵就包含有大量的寶鈔,實際上行的是類似美國今天玩貨幣量化寬鬆的路子,隻是大明的量化寬鬆,量化是沒怎麼量化,但寬鬆卻是非常的寬鬆,以至於沒過多久就信用崩潰了。

但現在澳洲人這流通卷卻看起來堅挺得很,大家很是願意把手中的銀子和糧食換成這花花綠綠的小票子。

買澳洲貨必須用這個他清楚,這個大概就是這票子能在東門市和臨高暢行無阻的原因,現在除了南部的一些鄉都和黎區,臨高全縣已經沒人多少人不認識這東西了。

但是出乎他意料的卻是這次的糧賦,原本他以為澳洲人借包攬秋賦來控製縣政是為了把以往秋賦中的好處全部自己得了,可這一圈下來,發現澳洲人不僅沒有加派任何多餘的糧食賦,相反,加上折算後這賦稅不僅比朝廷正賦還低,而且還自己貼補了不少。

原本馮老爺還想自己有魚鱗冊,有資本和澳洲人談談分潤的事,而且各大戶看他在幫澳洲人做事,多少也會給些好處,而現在他的資本顯然大打折扣了。正經的糧戶有這樣的好條件誰不爭先來交糧,畢竟現在相當於有了澳洲人的信用保障,拿到的也是縣裏用了印正兒八經的完糧契據,好歹買個今年的平安。以往收不到的逃亡戶和縣裏的隱田,雖然未必會給澳洲人交糧,但大都也不在他的黃冊上,這些屬於添頭,收不收得到都無大礙。

倒是現在臨高的形式有了大變,一則這些來交糧的多是散戶,大戶們心裏還在打鼓,雖有來的,但還不多,也許都還在打著借澳洲人的手盤剝地方順便減卻自己那份兒的心思。但現在澳洲人自己先出糧食完了秋賦,等於是在縣裏拿到了一個保障,把自己從縣裏的代理人身份變成了糧戶的債權人,雖然中間的關係馮國顯還有點模糊,但澳洲人要對縣裏的大戶下手看來是再明顯不過了。

這次可不是簡單的打大戶那麼簡單了,雖然臨高剩下的大戶們沒有什麼罪大惡極的,但要論手上幹淨的幾乎沒有,過去仗著和馮國顯拉交情,縣令政令不出縣城,還能為所欲為,包括冒籍這樣的事情沒少幹。現在看來要是澳洲人借這個由頭好好敲這些大戶一筆竹杠也未可知。

但更嚴重的問題是,澳洲人現在等於是把他們印的票子和皇糧國稅綁在了一起,這等於是變相確立了他們的正統地位,而這東西都是澳洲人自己印的,到底印了多少隻有天知道,他們今天能允許小民用這玩意交稅,確立了流通卷的信用地位,明天也能用這票子從小民手上收購糧食資材,想到這裏他才發覺澳洲人的可怕,自澳洲人登陸以來,這樁樁件件的謀劃可謂算無遺策,就拿這流通卷交稅來說,真要這麼搞下去,可比以往的什麼成例和各種陋規厲害多了。馮老爺不知道什麼叫通貨膨脹,大抵和當年國府的思路差不多,意思就是印刷機開起來就有了錢,不過在時人的見識裏已經算不錯的了。

馮老爺正想著腳便已經跨過了大門,迎上來的小子滿臉堆笑,問道:“這位老爺是來交稅還是登記?”

馮老爺從沒見過這樣的陣勢,從妝容上看,來人穿著澳洲形製的衣服,胸口有兩個補丁一樣的兜子,左邊還有一塊布票,補票上刺著幾個黑色的俗體——臨高縣政務中心,一時鬧不明白,隻得問“這裏不是征糧局麼?”

小夥子見他這麼一問,越發的殷勤起來,“說這位客官不是常來東門市吧,征糧局在這裏是不假,可這裏不止征糧局一家,但凡有開店登記,代收代交還有縣裏一般的俗務皆可在此辦理的,客人可是要來繳糧?需是換了流通卷在後麵排隊才行。”看這小子年紀不大,應該是個假髡,不過倒像個澳洲人那裏做公的,聽說澳洲人手下的公人都待人和氣,從不打罵百姓,現在看來,這傳聞倒是真的了。

聽說這假髡裏麵多有當初被澳洲人俘虜的,現在居然能放心任用,這澳洲人識人的本事倒是一流的,不過馮國顯倒也不是迂腐之輩,光看這些人現在一身筆挺的穿戴,衣服形製怪異就先不說了,這腳上的鞋子居然是布鞋,要知道臨高這裏百姓能有雙草鞋的都算混得不錯的,大多數鄉民還得光著腳,所以寄生蟲也是不可避免的。再看這些給澳洲人擋拆的假髡,絕對沒有一點菜色,個個紅光滿麵,雖然也有些可能是周邊頭順來的年輕人皮膚不那麼白淨,但絕對是營養充足的,想這平日裏的享用定然不差,要不也不至於給澳洲人賣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