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白果砸去外殼,放鍋內加清水、堿適量,燒熱後,用竹帶刷去皮,挖出白果心,再放入碗內,加清水,上籠蒸熟,取出。鍋內放白糖、白果,清水250克,武火燒沸,去浮沫,用澱粉勾芡,倒入盤中。
功效:補肺氣,定喘咳。
③酒釀煮雞蛋原料:酒釀100~150克,雞蛋1~2隻,紅糖適量。
製作:酒釀加水煮沸,打入雞蛋成蛋花,加入紅糖適量即成。
功效:可使精力充沛,血壓提升。
④核桃芝麻糖原料:核桃仁250克,黑芝麻250克,赤砂糖500克。
製作:將紅糖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燒開,移文火上煎熬至稠厚時,加入炒香的黑芝麻和炒熟的核桃仁,攪拌均勻停火。將鍋內的核桃仁、芝麻糖倒入塗有熟菜油的搪瓷盤中攤平晾涼,然後用刀劃成塊,取出放糖盒內備用。
功效:健腦補腎,強身健體。
(4)兒童的飲食進補秋天天六節氣適宜兒童飲食進補方案,擇優介紹如下:
①加味竹葉粥原料:竹葉鮮品30~45克,生石膏45~60克,扁豆15克,荷蒂1個,粳米100克,砂糖少許。
製作:先將竹葉、扁豆、荷蒂洗淨,同石膏加水煎汁,去渣,與粳米同煮成稀粥,每日分2~3頓服。
功效:清熱利濕。
②辛夷煲雞蛋原料:辛夷花9克,雞蛋2個。
製作:先將雞蛋打入沸水中(不打散)略煮片刻,然後再加入辛夷花同煮2~3分鍾。
功效:增強免疫力,增強體質。
③補氣雙麵菇原料:黃芪10克,鮮蘑菇25克,水發香菇25克,卷子麵150克。
製作:先用黃芪10克煎汁約50毫升備用。將兩種菇切碎,在油鍋略炸一下,加入黃芪汁煮熟,將卷子麵在沸水中煮熟撈起,放在香菇、蘑菇、黃芪湯中,再加些鮮湯調料煨至熟爛即成。
功效:常吃可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病毒、抗感冒能力。
④艾葉焦米湯原料:嫩鮮艾葉10克,大米15克。
製作:將艾葉與大米共置於鐵鍋內,用小火炒至大米呈金黃色,加水半碗,煮沸10分鍾即成。
功效:健脾、止瀉、和胃。
④銀香羹原料:銀耳10克,幹香菇6克。
製作:先將幹香菇煎汁濾去渣,再將汁以文火熬銀耳至酥黏稠,加冰糖少許。
功效:增強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
(5)女性的飲食進補秋天天六節氣中適宜女性飲食進補的方案如下:
①蘿卜健運膏原料:蘿卜1000克,半夏、茯苓、陳皮、白術各10克,白糖適量。
製作:蘿卜洗淨,刮細絲,與四藥同入鍋中,加水煎煮半小時,濾出湯汁,另置小火煎熬至較稠時入白糖,待成膏狀停火置冷。每次1~2匙,每日3次,沸水衝服。
功效:理氣化痰,健脾寬中。
②薏米杏仁粥原料: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冰糖少許。
製作:薏苡仁煮粥,待半熟時,加入杏仁,文火煮至熟,加冰糖屑,早晚食用。
功效:健脾利濕,去痰止咳。
③參芪雞原料:紅參10克,黃芪50克,烏骨雞1隻(重1000克左右)製作:將紅參、黃芪切片,再將烏骨雞剖腹去內髒與人參、黃芪同入砂鍋煨燉,或用汽鍋蒸至雞肉爛熟即成。
功效:補氣,補血,升壓。
④薑汁牛乳原料:牛乳250毫升,薑汁10毫升,丁香1粒。
製作:將上述各原料置鍋中煮2~3分鍾即成。
功效:可預防感冒。
⑤蘿卜薑汁原料:鮮白蘿卜1000克,生薑50克。
製作:將蘿卜洗淨,搗碎絞取汁液;生薑50克搗碎取汁。將兩汁混合當飲料。
功效:解油膩、化脂肪、潤腸道。
八、秋天6節氣的調攝養生
秋天6節氣,自然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
此時,天高風急,地氣清肅。因此,調攝養生應做到早睡早起,收斂神氣,不使神思外馳,勞逸結合,以保持肺氣的清肅功能。
1、秋天6節氣精神調養根據中國醫學“天人相應”的理論,《黃帝內經》裏曾明確指出了秋天精神調養的具體原則。秋天,人們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寧,隻有這樣才能減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還要注意不斷地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的特征,不使神誌外馳,以保肺之清肅之氣,這就是順應秋天季節特點,在精神上養生的方法。用一句話可以來概括秋天精神調養的原則,即要做到清靜養神。而要達到這一點,就要盡量排除雜念,以達到心境寧靜狀態。
中醫學認為,五髒之肺應於秋,肺主氣,司呼吸,在誌為憂,悲憂則最易傷肺。秋天外界自然環境的肅殺之象,容易使人產生憂愁、悲秋的情緒,甚至出現精力減退、性情抑鬱、情緒緊張、動作遲緩、反應力差等征象。
意誌消沉、情誌抑鬱會損傷肺氣,影響肺的宣發肅降功能,進而誘發一係列的疾病。
因此,在秋天,首先要培養樂觀情緒,靜想收獲的喜悅,保持心神穩定,收神斂氣。第二,要讓陽光圍繞你,在生活、學習工作場所,要爭取照明充分。第三,當情緒不好的時候,最好的方法是轉移一下注意力,去參加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散步等,或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