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眼睛往上吊。
這種人心裏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喜歡有意識地誇大事實,他們性格消極,不敢正視對方。
(8)眼睛往下垂。
這個動作有輕蔑對方之意,要不然就是不關心對方的情形。這種動作的發出者一般個性冷靜,本質上隻為自己設想,是任性的人。
(9)眼珠轉動。
眼珠轉動快速表示此人第六感敏銳,反應快,能迅速地看透人心。這種人往往特立獨行,有情緒化的性格。
眼珠轉動遲緩則表示此人身體五官感覺遲鈍,感情起伏少,不易受他人影響,自己的生活方式沒有協調。
此外,眼珠轉動的方向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同。眼珠向左上方運動,表示回憶以前見過的事物;眼珠向右上方運動,表示想象以前沒見過的事物;眼珠向左下方運動,表示心裏在自言自語;眼珠向右下方運動,表示正在感覺自己的身體;眼珠左或右平視,表示正在盡力弄懂所聽到語言的意思。
(10)瞳孔變化。
瞳孔的變化是人不能自主控製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縮,真實地反映著複雜多變的心理活動。若一個人感到愉悅、喜愛、興奮時,他的瞳孔就會擴大到比平常大4倍;相反的,遇到生氣、討厭、消極的心情時,他的瞳孔會收縮得很小;瞳孔不起變化,表示他對所看到的物體漠不關心或者感到無聊。
正因為眼睛傳達的信息勝過千言萬語,所以許多藝術家在其作品中部是通過對眼睛進行刻畫來實現人物的心理描寫。著名導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時甚至還要求演員在表演時把自己的動作姿勢降低到最低限度。要求“幾乎任何動作也沒有,隻有眼睛在動”。電影《克萊默夫婦》由,為爭得對兒子的監護權,夫婦倆對簿公堂,當聽證與辯護對克萊默夫人不利時,她抬起那雙閃爍著淚花的眼睛,直勾勾地望著丈夫,眼睛裏透露出處於絕望無援中、渴望丈夫念夫妻恩愛之情的求助感。此時,任何言語,任何動作,都不及這雙眼睛訴說的力量。
這正如愛默生所說的:“人的眼睛和舌頭所說的話一樣多,不需要字典,卻能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整個世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