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周遇吉是還沒有見識更加精貴的阿拉伯馬,要是讓他知道世界上還有那種養在溫室裏的馬,不知會作何感想。
隆景十年的突厥斯坦之役在短暫的一天時間裏降下了帷幕,雖然明軍打得很精彩,但鄂羅斯人實在不夠配合,在當天天黑的時候意圖逃跑,發現退路已經被切斷之後便派出特使,希望能夠向文明的東方君主投降。
亞曆山大?克拉弗特就是這位倒黴的特使,因為他所率領的團在白天的戰鬥中損失慘重,連帶著他本人也成了人見人厭的棄子。
好在明軍的確是文明之師。
“我軍可以接受爾等的投降。”蕭陌在兩個通事的幫助下,弄懂了這個鄂羅斯人來意。他打量著身材高大的亞曆山大?克拉弗特,又道:“你可以現在回去整隊,交出所有武器,俘虜可以仍舊住在營房。我會派人收繳武器,然後討論處置問題。”
亞曆山大沒想到事情會如此簡單,似乎東方軍隊也有著歐洲一樣的文明程度。他壯著膽子問道:“尊敬的將軍閣下,我能冒昧地請問,我們將被要求支付多少贖金麼?”
按照歐洲中世紀以來的傳統,戰敗的敵軍將領可以被其家族和國王贖回。當然,底層士兵沒有這個優待,也沒人會為他們的生命考慮。如果將後世西方那些感人的戰爭片拿給現在的將軍們,肯定會讓這些將軍腦溢血。
“我軍從不要求贖金。”蕭陌道:“這點你們可以去問西班牙人和荷蘭人,他們會告訴你們,大明隻要求正義。”
亞曆山大徹底放心了,因為他不相信自己出現在別國的領土上是一種罪過——大明不也是如此麼?他相信的正義是貴族的正義,是軍官得到善待的正義。
當亞曆山大將這個消息送回營地之後,鄂羅斯人很快收攏的武器,收拾好行囊,預備接受大明的俘虜。
隆景十年十二月初六,突厥斯坦戰役落下帷幕。這次戰役的過程簡短得讓人難以置信,明軍以碾壓的姿態將鄂羅斯人推倒在地,同時還踩上一腳。從鄂羅斯將領瓦連京?波戈洛夫斯基將軍到夥夫,全都成了明軍的俘虜。
哥薩克人沒有留下給明軍找麻煩,他們在被周遇吉擊潰之後,一度想回來聯絡盟軍,結果當然是看到了瓦連京?波戈洛夫斯基將軍低下了肥碩的頭顱,解下自己的佩劍,雙手遞交給蕭陌的侍從兵。
十八歲的侍從兵沒有絲毫禮貌的概念,他嘴角高高揚起,用一隻手接過鑲嵌著藍寶石的佩劍,直挺挺地接受敗軍之將的躬身行禮,然後轉過身,帶著跳躍的韻律回到蕭陌麵前,揚聲道:“報告將軍,鄂羅斯軍將軍瓦連京?波戈洛夫斯基,奉上佩劍,請求投降。”
蕭陌坐在行軍椅上,身穿軍服,肩上的金星閃閃發光。他抬了抬手,高聲道:“準予投降。”
下麵的侍衛上前左右押著瓦連京走到蕭陌麵前。
瓦連京在與蕭陌對視數秒之後垂下頭,道:“貴軍驍勇善戰,我表示敬佩。”
通事將瓦連京的話翻譯給了蕭陌,蕭陌揮了揮手,道:“帶下去。”
與瓦連京一起被帶下的包括了三名上校,四名少校,以及十餘位尉官。他們將和士兵一起住在戰俘營,等待裁決。因為大明也是個禮儀之國,軍官的確受到了超過士兵的待遇,而且階級明顯,讓鄂羅斯人安心不少。
隻有有用的人才會被豢養起來,這是列國通行的慣例。
與鄂羅斯人不同,哈薩克人作為這片土地上原本的主人,他們沒有被關入戰俘營,而是被交付司法係統進行審判。
如果說鄂羅斯人是侵略者,那麼這些哈薩克人則是叛國者——容不得他們不承認,因為圖魯拜琥和僧格是帶著大明的赤旗來的,隻要赤旗所到,便是大明的國土,這點毋庸置疑。
哥薩克人此番因禍得福。
在楊威的建議下,蕭陌請周遇吉釋放了一部分的哥薩克戰俘,同時還從這些哥薩克人之中聘用了一些騎兵。他代表大明官方邀請哥薩克人來此地定居,接受大明皇帝的庇護。隻要他們遵守大明的法律法規,大明皇帝肯定會對他們一視同仁,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
戰爭看似就此結束,但這隻是一個開始。(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金鱗開》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