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男性疾病的防治(3 / 3)

嚴重淋病雙球菌感染可經血液行傳播全身,累及多個髒器如淋菌性腦膜炎、淋菌性胸膜炎、淋菌性關節炎、淋菌性敗血症等。男性可並發前列腺炎、附睾炎、精囊炎及繼發性不育症等。

(2)治療方法

根據病史、症狀體征及尿道分泌物塗片或培養,即可確診。西藥治療主要采用抗生素,首選藥物如青黴素。

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則可使臨床療效大為提高。

(3)保健療法

保健療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通淋散

原料:黃芪20g,當歸、白術、白芍、梔子各15g,琥珀4g(衝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30劑為1療程。一段時間內應禁止性生活。

功效:清熱通淋,理氣健脾,益氣活血。主治慢性淋病。

[2]清淋湯

原料:萆解、虎杖、土茯苓、貫眾、連翹、蒲公英、黃連、半枝蓮、木通、瞿麥、黃芪、茯苓、丹參、赤芍各等分。

用法:輕者每日1劑,重者每日2劑,煎水分3~4次服,並將後一次藥渣濃煎後用紗布濾出浸泡陰莖15~20分鍾,每日1次。7天為1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除濕排膿,涼血活血。主治淋病。

[3]祛毒方

內服:龍膽草、地龍、地下、山豆根、杏仁各15g,川萆解、澤瀉各20g,石菖蒲、桔梗各10g,桃仁、蒼術各12g,甘草6g。

加減變化腎陰虛去龍膽草、山豆根,加生地、旱蓮草及龜板;腎陽虛去龍膽草、山豆根、地龍,加淫羊藿、巴戟天;並少佐窪枝、附子。

外洗:苦參50g,蛇床子、地膚子、山豆根各30g,黃連20g,蘇葉15g。

治療方法:內服方每日1劑,水煎服。外洗方每日1劑,水煎待涼後,反複多次泡洗陰莖及龜頭。7天為1療程,總療程為1~2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化濕通淋,活血祛瘀,以逐惡穢之邪。主治淋病。

[4]加味八正散

原料:木通10g,瞿麥、車前子、海金沙、豬苓、赤字豆各15g,茯苓20g,赤芍12g,蒲公英30g。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一般連服7天後,取尿道分泌物塗片檢查細菌,所有複查病人用手擠壓出尿道分泌物直接塗片,無尿道分泌物擠出者用細棉簽進入尿道內3cm~4cm處取分泌物塗片,經革蘭氏染色法尋找革蘭氏陰性雙球菌。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主治淋病。

[5]加味萆解分清飲

原料:萆解、茯苓各25g,烏藥、益智仁、石菖蒲、甘草梢各15g,丹參30g,金銀花100g,連翹20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15天為1療程。

功效:利濕通淋,通竅化濁,佐以解毒祛瘀。主治淋病。

[6]毒淋湯加減

原料:銀花、敗醬草、茯苓各20g,海金沙、丹參、山豆根各15g,石韋、甘草梢各10g,芍藥、綿茵陳各12g。濕熱淤毒偏重加萆解、瞿麥、牛膝、琥珀(研衝);腎虛加車前子、黃柏、石菖蒲、益智仁、肉蓯蓉、龍骨、牡蠣、菟絲子,或加知柏地黃丸;脾虛加茯苓、蓮子、芡實、蒼術、白術、懷山藥。

用法:日1劑,水煎服。10日為1療程。

臨床運用:據臨床報道,有人用本方治療患者43例,治療2~3療程後,臨床治愈25例,好轉1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1%。

6.梅毒的預防與治療

梅毒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全身性傳染病。梅毒螺旋體進入人體經淋巴係統及血液循環播散到全身,累及機體各髒器。早期主要侵犯皮膚及粘膜,晚期侵犯心血管及神經係統。

(1)臨床表現

根據病變發展過程,可分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一、二期為早期梅毒,三期為晚期梅毒。一期梅毒主要表現為硬下疳,90%發生在外生殖器,同時局部和全身淋巴結腫大;二期梅毒皮疹多形性,表現為斑疹、丘疹、膿皰、銀屑病樣或玫瑰糠疹樣皮疹、梅毒樣白斑、骨膜炎、關節炎等;晚期梅毒常發生於感染梅毒螺旋體的2~4年之後,表現為結節性梅毒疹、梅毒瘤、口腔及鼻粘膜破壞、骨梅毒、梅毒性心髒病及骨髓癆等。

(2)治療方法

梅毒診斷主要依據不潔性交史、體檢及實驗室檢查(如梅毒血清試驗、梅毒螺旋體檢查等),西醫治療主要選用青黴素,紅黴素及四環素等。

(3)中醫或保健療法

[1]托裏攻毒湯

內治:金銀花、土茯苓各45g,蒲公英30g,生黃芪、苡仁、赤小豆各20g,龍膽草、馬齒莧、蒼耳子、皂刺各10g,大楓子仁3g,車前子15g(另包)。

加減變化伴下疳、陰瘡或龜頭潰爛者加孩兒茶3g;脾虛血方者加黨參、白術、當歸各10g;腎陰或腎精不足者加淫羊藿、五味子、菟絲各10g;毒在胸上者加桔梗12g;毒在腹下者加牛膝12g。

外用方:煆石膏100S,硇砂10g,大青鹽2000g,包白菜5000g。

用法:內治方: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外用方:取包白菜去根洗淨,切成3cm厚的片段,將青鹽末分層撒在菜體上,加蓋封醃1周,再壓榨取汁,將石膏粉與硇砂加入攪勻即得,冷藏保存。洗,每日2~3次。

功效:扶正固本,清熱解毒,化腐生肌。主治梅毒。

[2]土茯馬莧煎

原料:土茯苓、馬齒莧各60g,忍冬藤、半枝蓮、黃柏、滑石各30g,萆解、苦參各15g,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5日為1療程。同時配合西藥治療,苄星青黴素肌注,I、Ⅱ期患者於每側臂部各肌注120萬U,每周1次,共肌注2次,Ⅱ期複發梅毒則治療3次。對青黴素過敏者用紅黴素或四環素口服,每天2g,分4次服用,連用15日。

功效:可清熱解毒,瀉火利濕。主治早期梅毒。

[3]新地黃飲子

原料:熟地、山萸肉各12g,肉蓯蓉、肉桂、五味子各3g,熟附子、菖蒲、遠誌各6g,茯苓、麥冬、石斛各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30天為1療程。

功效:可滋養肝腎,祛風活絡。主治晚期梅毒——脊髓癆。

[4]清肝導滯湯

原料:篇蓄12g,瞿麥10g,滑石6g,甘草3g,大黃6g,燈心草20根。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40天為1個療程。

功效:可清熱利濕,瀉火解毒。治療梅毒早期,陰莖腫痛,小便澀滯作痛,小便黃赤,大便幹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潘數。

[5]土茯苓合劑

處方:土茯苓30g,甘草、蒼耳子各10g,金銀花15g,白鮮皮10g。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綠豆湯水送下。2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可清熱解毒,祛濕化濁。治療早期梅毒。症見陰莖龜頭,包皮、冠狀溝等處出現紅魔,流溢滋水,逐漸變硬,不痛不癢,表麵糜爛,潰瘍,有漿性分泌物,局部淋巴結腫大。

[6]荊防敗毒散

原料: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茯苓、荊芥、防風、桔梗、川芎各5g,甘草3g。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3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可疏風解毒,敗毒消腫。治療梅毒早期兼表寒證。症見陰莖龜頭,包皮,冠狀溝處紅腫結塊,觸之硬如軟骨樣狀,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舌苔薄白,脈浮。

[7]搜風解毒湯

原料:土茯苓30g,白鮮皮、金銀花、薏苡仁、防風、木通、木瓜各6g,皂角刺5g。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20天為1個療程。

功效:可清熱利濕,祛毒散結。治療一期梅毒硬下疳。症見陰莖龜頭,冠狀溝,肛門等處出現丘疹或硬節,逐漸增大如豆狀,四周欣腫,其色紫紅,亮如水晶,繼之破潰糜爛滲液,伴有筋骨疼痛。亦可治服輕粉藥後筋骨攣痛,癱瘓不能動者。

[8]芎歸二術湯

原料:白術、蒼術、川芎、當歸、人參、茯苓、薏苡仁、皂角刺、厚樸、防風、木瓜木通、穿山甲、獨活各3g,金銀花6g,甘草3g,土茯苓60g,豬精肉60g。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30天為1個療程。

功效:可益氣養血,化濕解毒。治療晚期梅毒。症見楊梅結毒,內傷筋骨,肌肉,步履艱辛,及潰後腐爛臭敗,或咽喉唇鼻破爛,氣血虛弱,不能生肌收斂者。

[9]黃升丹丸

原料:將大米蒸熟,待涼,攪抹成軟泥狀,加入黃升丹、雄黃、白礬(三藥混合後研成的細粉)拌勻,搓成蠶豆大小的藥丸,晾幹。

用法:每次服20粒/日2次,15日為1療程。此間停用抗菌素及其它藥物。

功效:能解毒祛病,主治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