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直麵各種挫折(3 / 3)

由此可以看出,人生中,不管受到多大的挫折和困難,都不要輕言“不”字。因為說“不”表示關上了人生追求的大門,“不”這個字指失敗、垮台、延誤。但是把英文“不”(no)倒過來拚,就有了新希望,因為倒過來拚就成了“繼續”(on),就有了活力和行動。不鬆懈地“繼續”追求人生的目標,直到問題解決。

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充滿了困難,充滿了遺憾,充滿了無力感。因此,成功學的大師們建議40多歲的男人:當每一個問題出現的時候,須迎頭加以處理,這樣你就不會再充滿挫敗感和失望了。每一項挑戰升起來的時候,若奮起迎頭處理,就會獲得很多的成果,你必會有所創造。

淺嚐輒止,遇難就退,是做事的大忌,也是人生失敗的致命原因。作為男人,不管受多大的打擊,都不應輕言放棄,因為“成功往往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5.一定要從失敗中崛起

“要緊記著往前看,失敗了不要氣餒!”這句父親離別前勉勵的話,竟然成為一名村童一生奮鬥的“動力”,又經過了30餘年的艱苦奮鬥,他終於由一名首飾學徒,搖身一變成為珠寶行業的翹楚。這名村童,便是現在的香港恒和珠寶公司主席陳聖澤。

1958年,陳聖澤離開廣東新會的故鄉來香港闖天下時,年僅12歲,陳聖澤不勝唏噓的回憶往事:“幼時,我家境十分貧窮,父親耕田養活我們三兄弟,我排行第二。小學畢業後,父親認為我已可以自立,便設法替我申請前往香港學習一門手藝,那時,我背起了包袱便孤身上路,旅程上隻感到前途路茫茫,來到香港這塊陌生的地方後,便投靠在親戚家裏。”

抵涉香港後,陳聖澤經親友輾轉的介紹,在一間小型的手飾工場當學徒,想不到,他的第一份職業,竟也是他終身的職業。1963年,陳聖澤儲了數千元,便離開“山寨”首飾工場自闖天下。他找了一間不到200方尺的房間,請了一位學徒。便做起家庭首飾加工業,替客戶製托、鑽石及設計首飾,為了節省成本,食、宿也是在工場裏,那時,陳聖澤這位老板,年僅18歲。

雖然陳聖澤雄心勃勃的要創業,但由於缺乏資金周轉,客路又不足,以及缺乏管理經驗,屢戰屢敗。工場雖然一度聘請了10個工人,但是在一兩年間,最終仍是“全軍覆沒”——所有資金虧蝕淨盡。不過,在“嚐試成功”的曆程中,陳聖澤卻汲取了很多寶貴經驗。

資本虧蝕淨盡之後,陳聖澤並不氣餒,“休養生息”之後,他又“重振旗鼓”,這一次他向熟朋友借了一萬數千元,重租首飾工場,像“草履蟲”一樣,慢慢的摸索前進,由於感到業務沒有突破,他腦海中忽然泛起了一個念頭,就是到外國闖一闖,汲取先進國家珠寶業的優點,以改良自己的生產方式,主意立定之後,陳聖澤把公司留給太太及得力助手打理,自己則“前路茫茫”的跑往美國碰機會。

陳聖澤驕傲的描述當年明智的決定:“當年到了美國之後,便翻查當地的最大的珠寶首飾工場的名字,並毛遂自薦,經過即席的表演技藝之後,我獲得美國一家首飾工廠工作,在那裏學習了一年,首次接觸到先進國家的流水作業過程,又了解到美國人對珠寶首飾的品味,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創作意念有所啟發,給我後來的成功奠下了基礎。”

回港後,陳聖澤計劃大展拳腳,但資金不足。忽然發覺免稅店有意請他發展一個珠寶加工部門,薪酬出得很高,陳聖澤便決定試一試,看看自己的實力,亦希望藉此得到一筆資金發展。他微笑著說:“這份工作的薪酬對我很有吸引力,中國老板絕對不會出得起這麼多錢。做了幾年,我學懂了管理的經驗以及大公司的運作,綜合美國學到的知識,對我後來開‘恒和’踏上成功之途很有幫助。”

1975年,陳聖澤離開了免稅店,用數萬元資本開辦了恒和珠寶公司,頭6個月隻有20個人,他引入美國的“流水作業”生產方式,並取消學徒製度,以分工製度自行訓練學徒,大大縮短了訓練學徒的時間,令生產效率大為提高。

有了資金及經驗後,當然要靠點運氣,陳聖澤正是時來運轉。一天,他在美國的珠寶公司舊雇主參觀他的工廠,並願意發給他一些珠寶加工生意。如此,陳聖澤在珠寶行業站隱了陣腳。由於訂單日增,一年之內,員工數暴增至百多人。一年半後,再增至300人。1976年,已經穩坐香港珠寶首飾出口美國市場的第一把交椅。

陳聖澤發跡了,而正是他的這種從失敗中奮起的精神給了他成功的力量和源泉,他的成功是必然的。

6.屢敗屢戰,擁有鍥而不舍的鬥誌

在事業追求的過程中,無論你做了多少準備,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當你進行新的嚐試時,你可能犯錯誤,不管作家、運動員或企業家,隻要在事業中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都難免失敗。但失敗並非罪過,重要的是從中吸取教訓。

因此,那些跌倒了爬起來,撣撣身上塵土再上場一拚的人,才會在事業中獲得成功。

美國百貨大王梅西的創業經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於1882年生於波士頓,年輕時出過海,以後開了一片小雜貨鋪,賣些針線。鋪子很快就倒閉了。一年後他另開了一家小雜貨鋪,仍以失敗告終。

在淘金熱席卷美國時,梅西在加利福尼亞開了個小飯館,本以為供應淘金客膳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豈料多數淘金者一無所獲,什麼也買不起,這樣一來,小鋪又倒了台。

回到馬薩諸塞州之後,梅西滿懷信心地幹起了布匹服裝生意,可是這一回他不隻是倒閉,而簡直是徹底破產,賠了個精光。

不死心的梅西又跑到新英格蘭做布匹服裝生意。這一回他時來運轉了,他買賣做得很靈活,甚至把生意做到了街上商店。而現在位於曼哈頓中心地區的梅西公司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商店之一了。

另一個飽嚐失敗滋味的是零售商詹姆士·卡什·彭尼。

彭尼在美國密蘇裏州長大。高中畢業後在一家布匹服裝店當了11個月的小夥計,共得薪水25美元。

彭尼的身體不好,醫生勸他到戶外活動活動。於是彭尼辭職前往科羅拉多州,幹起了零售商的行當,他把曆年所得全投進了一家小肉鋪。

肉鋪的最大主顧是當地一家旅館。這旅館的廚頭兼采買是個嗜酒如命的人。有一天他跟年輕的彭尼說,以後隻要彭尼每星期白送他一瓶威士忌,他就把整個旅館的生意包給彭尼做。彭尼不幹,認為這是賄賂。於是他們之間的生意從此斷絕,彭尼的小店也開不下去了。

不得已,彭尼隻好再去當地一家布匹服裝店當店員。他以行動和言詞說通了這家商店的兩名店主,讓他當第三名合夥人,即由他出一筆錢,加上原店的部分資金存貨,由他單獨去經營一片新店。這個主意就是聯營的最初思路。

過了幾年,彭尼開始了他自家的聯營商店生意。他允許雇員享有自己從前曾經享有的機會。

當彭尼的聯營商店發展到34家時,彭尼公司誕生了。如今,這家公司已擁有2400家分店。此外,它還涉足銀行、信貸和電子業。

所以,永遠不要被失敗嚇倒,當你似乎已經走出山窮水盡的絕境的時候,離成功也許僅一步之遙了。

保羅·高爾文是個身強力壯的愛爾蘭農家子弟,充滿進取精神。13歲時,他見別的孩子在火車站月台上賣爆玉米花,他不由得被這個行當吸引了,也一頭闖了進去。

但是他不懂得,早已占住地盤的孩子們並不歡迎有人來競爭。為了讓他懂得這個道理,他們搶走了他的爆玉米花,把它們全部倒在街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高爾文從部隊複員回家,他在威斯康星辦起了一家電池公司。可是無論他怎麼賣勁折騰,產品依然打不開銷路。有一天,高爾文離開廠房去吃午餐,回來隻見大門上了鎖,公司被查封了,高爾文甚至不能再進去取出他掛在衣架上的大衣。

1926年他又跟人合夥做起收音機生意來。當時,全美國估計有3000台收音機,預計兩年後將擴大100倍。但這些收音機都是用電池作能源的。於是他們想發明一種燈絲電源整流器來代替電池。這個想法本來不錯,但產品還是打不開銷路。眼看著生意一天天走下坡路,他們似乎又要停業關門了。此時高爾文通過郵購銷售辦法招攬了大批客戶。他手裏一有了錢,就辦起了專門製造整流器和交流電真空管收音機的公司。可是不出3年,高爾文依然破了產。

這時他已陷入絕境,隻剩下最後一個掙紮的機會了。當時他一心想把收音機裝到汽車上,但有許多技術上的困難有待克服。

到1930年底,他的製造廠賬麵上已淨欠374萬美元。在一個周末的晚上,他回到家中,妻子正等著他拿錢來買食物、交房租,可他摸遍全身隻有24美元,而且全是借來的。

然而,高爾文並沒有氣餒,他依然相信終有一天他會成功的。經過多年的不懈奮鬥,如今的高爾文早已腰纏萬貫,他蓋起的豪華住宅就是用他的第一部汽車收音機的牌子命名的。

通向成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有失才有得,有大失才能有大得。沒有承受失敗考驗的心理準備的人,闖不了多久就要走回頭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