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直麵各種挫折(2 / 3)

貝格大概是20世紀最傑出的劇作家了,但就連他那樣成功的人,也會說:“我覺得失敗是家常便飯,在失敗的惡劣空氣中深呼吸,精神會為之一振。”

細心檢討挫折的因果很重要。你一定要正視失敗,以免重蹈覆轍。哈佛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對許多事業上受過重大挫折而屹立不倒的人進行總結後發現,找到失敗的原因並引以為戒是其共同的特征。而人們最普遍的失敗原因有6點,不管你是企業行政人員或者是一般人,你都可能發現自己遭受過同樣的挫折,問題是你能否針對這些原因加以改進。

(1)處世無方

因為處世無方而失敗的人,多半會歸咎“辦公室權術”害了他們,但所謂權術,說不定隻是正常的人際關係而已。如果你弄不好“辦公室權術”,其實很可能是你不懂得怎麼和別人相處。你可能單靠精明能幹暫時混得不錯,但大多數事都由你唱獨角戲。你可能有很高深的學術知識,卻仍然缺乏社會知識——耐心傾聽、推己及人、批語中肯而又能接受批評的能力。社會知識高的人肯承認錯誤,甘受責備,再做下去。他們懂得怎樣博取整體支持。

不會處事對你來說,無論幹什麼都可能敗事有餘,成事不足。相反,隻要你精於處世之道,則犯了嚴重錯誤也沒事。許多能力平庸的管理人員,都能安然渡過公司的人事大變動,原因就在於他們和人交往時,通情達理,討人喜歡;一旦有錯,支持他們的人總會幫他們補過。事實上,犯了一次錯之後,如果老板覺得他們以練達負責的態度來處理這次錯誤,說不定他們的事業反而會更上一層樓。

處世之道是後天養成的技巧,可以越練越精。就像有禮貌一樣,處世之道也是可以學的。

(2)入錯了行

你可能說不上是完全失敗。你可能隻是選錯了行業,在不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上,你會承受配合不當之累,而無法發揮自己的全部才能。成功學家指出:成功有賴於你能把才幹、興趣、個性、風格和價值觀念配合你的工作。

布朗是美國一位最成功的電影製片家,但卻先後被3家公司革職,才體會到大機構生活對他不合適。他在好萊塢晉升為20世紀霍士公司第二號人物,後來建議攝製《埃及妖後》,不料這部影片賣座奇慘。接著公司大裁員,他也被裁掉了。

在紐約,他在新阿美利堅文庫任編纂部副總裁,但是幾位東主延騁了一位局外人,而他和這人意見不合,於是又被開除。

回到加州,他又進了20世紀霍士公司,在高層任職6年,不過董事局不喜歡他所建議拍攝的幾部影片,他又一次被革職。

布朗開始仔細檢討自己的工作態度。他在大機構做事一向敢言、肯冒險,喜歡憑直覺處事。這些都是當老板的作風。他痛恨以委員會的方式統籌管理,也不喜歡企業心態。

分析了失敗的原因之後,布朗自立門戶,攝製了一係列受人歡迎的影片,如《大白鯊》、《裁決》、《天繭》等。

布朗作為公司行政人員確實很失敗,但他天生是個企業家,隻是過去幹了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一時沒有發揮潛力而已。

(4)不能投入

一位不太成功的律師曾直言不諱地說:“我的確沒有追求到我的願望。”其實這也不足為怪。他從來就沒有認真嚐試,以免招致失敗。隻要他不投入,不下定決心,他就總可以對自己說:我反正並不那麼重視這件事。

這名律師在一家有名望的法律學院畢業後,加入了美國西岸一家大商行,希望在娛樂事業部門學得專長,可是不知為何,結果是事與願違。於是他說:“我采取了不冷不熱的做事態度,不違逆資深股東,又不真的去做好工作。”

他搬到東岸,加入了一家律師事務所。6個月之後,上頭示意請他辭職,因為他顯得沒有朝氣蓬勃的幹勁。他說:“我才不在乎呢。反正我本來就不喜歡這家律師事務所。”現在,他執業專做娛樂事業方麵的法律事務,但始終不滿意。他說:“不瞞你說,這是小生意。”

妄自菲薄是失敗的主因。如果想立誌做一件事,甚至希望事事成功,你就一定要相信自己做得到。雇主尋求這種自信品質,不下於尋求雇員的任何其他資格。不看重自己的人,就算說話句句得體,語調往往還是帶著疑問。

你的自尊表現得越強越好——即使你其實自視不那麼高也不要緊。你要像戲劇演員一樣注意你的聲音和動作,千萬要讓別人聽起來覺得你有自信。不妨試用錄音機錄下一次假想的麵試,自己細聽一次。

(4)目標太散

有些人做的事情很多,結果沒有一件做得精。

有一位房產商人,居然記不清自己手頭到底有多少宗交易。他先是做一座建築物的生意,接著增加到兩座,後來信用更大了,終於擴展到別的業務。他回憶說:“刺激得很,我在試驗自己的極限。”

有一天,銀行來了通知,說他擴張過度,冒了太大風險,並停止給他信貸。於是這位奇才失敗了。

起初他怨天尤人,埋怨銀行,埋怨經濟環境,埋怨職員。可是偉大的自省給了他重新崛起的力量。最後他說:“我明白我沒有量力而為——欲速不達。”

答案是重定目標,找出他最拿手的生意——發展地產。他熬了好幾年,終於又慢慢振作了起來。如今,他又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做事也更有分寸了。

有自知之明,分輕重緩急,失敗了要善於反省原因,組織好生意活動,這些都是成功之道。

(5)無形障礙

人們往往用年齡歧視、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做失敗的借口,但更多時候,這些確是真正的失敗原因。

紐約有一位雕塑家,她的作品在一家著名美術館展出多年,後來這家美術館的老板過世,美術館也關了門。這位40多歲的女雕塑家發現別的美術館都不要她的作品,大為詫異。最後,一位美術品商人解釋問題所在,他說:“你年紀太大了。”

她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不過那位商人繼續解釋說,美術廳要的是能夠讓批評家去“發現”的新秀,不然就要那些作品售價最高的成名大師。她年齡不大不小,價錢又不高不低。

她聽了很不高興,但還是記在心裏。她從此不再漫無目的地去找出名藝術商,卻開始自己推銷作品,結果非常成功。

其實,要克服無形障礙十分困難。像這位雕塑家一樣,越來越多的人在遇到這些障礙之後,就考慮自立門戶。即使是人生失意時,守株待兔總是比較舒服的。可是,你必須忠實分析自己的處境之後,強迫自己另謀生路。重新掌握生活,創造前途。

(6)運氣不好

有的時候,一些無可奈何的事情會發生。有一天,你發現最高管理階層人事大變動,一位陌生人做了你的上司。這位陌生人要聘用他自己的班子。你被擠走或者被革職了。

你該怎麼辦呢?第一,事情既然發生了,千萬不要自怨自艾。第二,切記你總有別的選擇,雖然有些出路並不太明顯。

湯瑪士本來是戰鬥機駕駛員,脫離空軍後,在費城入了保險行業。8年過去了,公司老早答應給他升級,然而卻一直沒有下文。他辭職不幹。下一個職位是一家較小保險公司的經理。過了9年,他卻被開除了。

有一段時間,他試做財務顧問生意。但由於資金不足,很快就關門了。他說:“我那時已47歲,經濟十分拮據,真是走投無路,我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湯瑪士太太是天主教徒,天天祈禱天主。“每天早上我都到教堂禱告,祈求時來運轉。有一天,我重重複複聽到3個字。我覺得前一年去世的婆婆要告訴我什麼事情似的。那3個字是‘做芥末’。”她家有一份俄國傳來的做芥末的食譜,每年聖誕,湯瑪士夫婦就做這種芥末送給親友。

太太告訴湯瑪士說,她相信他媽媽吩咐他們試一試做點新事業。起初湯瑪士以為太太瘋了,但細心一想,這起碼是一個值得考慮的主意。他說:“我拗不過你和我的媽媽,我們做吧。”他找當地賣乳酪的店鋪商量。店東嚐過芥末後,向湯瑪士夫婦買下了整批貨品。現在,幾乎整個美國都在用他們當初發明的這種食品。

機緣、巧合、靈機或者冥冥中的聲音——誰能肯定主意是怎麼來的呢?在別無他法的時候,不妨聽聽心靈深處的聲音。也許有什麼好主意正在那兒醞釀呢。

機會飄忽不定,你最初所向往的目標可能半途又更改了。但是,隻要你能想清楚失敗的關鍵,隻要你能接受教訓,就能走出失敗的泥沼,走向成功。

4.麵對挫折不要輕言放棄

人生遇到了問題,特別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可能讓每個人都煩惱萬分。這時候,有一個基本原則可用,而且永遠適用。這個原則非常簡單——永遠不放棄。

放棄必然導致徹底的失敗,而且不隻是手頭的問題沒解決,還導致人格的最後失敗,因為放棄會使人產生一種失敗的心理。

如果原先使用的方法不能奏效,那就改用另一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果新的方法仍然行不通,那麼再換另外一種方法,直到我們找到解決眼前問題的鑰匙為止。開啟任何問題的鎖總有一個解決的鑰匙,隻要繼續不斷地、用心地循著正道去尋找,終會找到這把鑰匙。

美國一個名叫皮魯克斯的人,就是成功的運用了這個原則。幾年以前他研究出一種供活動房屋用的預製牆壁係統,他組建了一家公司,把他所有的錢都投資進去。但是這種牆壁卻不夠堅固,一經移動就垮了。公司遭遇到一連串的困難,他的合夥人要求他“賣掉公司”,但是他不放棄。

他是有積極想法的人,具有牢不可破的信心,也可以說他有打不倒的性格。他認為這一類的困難打不垮他,他說:“我壓根兒就沒想到‘放棄’這兩個字”。因此,他用心做合理的、深入的思考,終於想出了解決辦法。他決定設計出一套預製板係統,來配合他的預製牆壁係統。最後他終於成功了,一家製造活動房子的大公司買下了他的設計。他總結了這段人生經曆,並且提出了這句了不起的話:“輕易放棄總嫌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