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槿隨口道:“那一千本不夠吧,反正來了,我可以再多簽點。”
作者願意多簽點,這對編輯部來說是大好事,邱雨受寵若驚地說:“可以的嗎,會不會太累了,畢竟這裏還有這麼多……”
“既然書店想要,一千本肯定不夠吧,尤其是還有外省的,反正我來了,那就多簽點,爭取讓許多進了咱們書的書店都能有讀者過去購買,促進銷量嘛。”促進銷量就有稿費拿,她選擇的是分成,賣的多還有錢拿,何樂不為。
不過簽字而已,不比在家種地揮鋤頭輕鬆嗎?
編輯一聽那叫一個感動,心裏對她肅然起敬,這是好事,所以在確定蕭槿是真的願意多簽點,立即去和主編彙報,主編知道後就批了去工廠調貨,不過調貨之前問了蕭槿,願意再加多少本。
以為是一兩百本吧,結果蕭槿想了想,態度隨意從容地說:“再來一千本吧,我盡量都簽了。”
再加一千本,直接給編輯部的人鎮住了,要知道其他作者就算包吃包住來了編輯部,也隻願意簽個幾百本,因為他們覺得,真的喜歡他的書是不在乎有沒有作者簽名的,他們就負責寫書,不管銷售怎麼樣,反正過稿是編輯過的,別的一概不管。
其實這也沒毛病,隻是蕭槿更在意銷量,因為也想多分點嘛。
可能有些作者不缺錢,寫書純粹是愛好,是為藝術抒發,她是為了生活。
她稱自己為商業寫手,研究讀者喜歡看的,從讀者的角度出發,純純商業行為,就不擺什麼清高的架子,咱就是接地氣,接地氣能多得錢,也沒毛病。
當吃飯都成問題時,真的隻想盡量多搞錢,什麼來錢快搞什麼,寫文就像她屯茅台,資助哥哥嫂嫂開小賣鋪。
一天時間肯定簽不完這麼多書,所以蕭槿還得待好幾天,為此特意去了信給家裏,讓嫂子看到後跟家裏說一聲不用擔心,隻是會晚一點回去。
在編輯部搞簽名的第三天,主編曹幼苧表示晚上有個飯局,是一些喜歡她小說的同行,也就是其他作者想要認識認識她。
“大家都很欣賞你的小說,有些還讓我單獨給他們弄幾本簽名書,說是題材很有趣,劇情也很吸引人,是很成熟的都市小說。”和寫實風的文藝小說不一樣,你能感覺出來文風的自在成熟,但也會被劇情吸引到故事中,讀完後還會回味裏麵的內容,都是大白話,可那又怎麼樣,故事還是很吸引人的。
蕭槿聞言沒有抗拒,詢問道:“可否了解一下參加飯局的人都有哪些作者,有我認識的嗎?”
“像陳玉義,就是那本《春天之鬥》的作者,還有吳遊,寫的短篇《飯》都曾大受好評,以及在我報連載武俠小說《玉城》的女作家秋夜,她是高中老師,文筆出眾。”
《玉城》蕭槿知道,文藝報上還在連載她的故事,她有看到,文筆的確很好,反正她蠻喜歡的,她不怎麼看武俠小說,但還是會被上麵連載的部分所吸引。
其他寫實風的,《春天之鬥》她雖然沒看過,但知道那個作者在某雜誌有專欄,蠻有名氣,吳遊的《飯》是短篇,看過,不過是想了解這個時代的一些作品,同時研究一下文風文筆,也是想增加自己文筆的方式之一,多寫多看,不能光寫,也得看看別人的文采。
寫實風的作者喜歡用真實名字,但她們寫小說的,比如她和秋夜,都喜歡披馬甲,她的長篇馬甲叫蔗漓。
蕭槿聽到這裏就應允道:“好,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