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盲目增加孩子的作業和家教(2 / 2)

其實,每個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好壞,是有多方麵原因的。如果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或是孩子並沒有明白該如何解決問題時,父母隻是根據自己的想法,靠增加作業量、請家教等方法以期提高孩子的成績,隻會使孩子在這種“疲勞戰術”中身心過度緊張,甚至因此而厭學。而且,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過多的家庭作業必然會占用孩子很多的休息時間,影響孩子體力、腦力的休整和恢複,以至影響到孩子的正常學習,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另外,父母為孩子又是買教參、習題,又是請家教,無形中給孩子一個信息:你的成績很差。這會使孩子因為感到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焦慮不安,心理壓力增大,影響了正常的發揮。即使孩子的成績有點提高,但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喪失了獨立思考的機會,不劃算;即使孩子吃進去的多了一點,也是以減退了消化能力為代價的。

試想,如果孩子在學校學得已經很好了,再盲目請來家教領著孩子重複學習,對孩子能有什麼益處呢?另外,學校才是學生學習知識、鍛煉能力的主要場所,如果硬給孩子請家教。有些學生在學校上課時就會不認真聽講,光等著回家讓家教幫自己補習,恐怕這不是父母的初衷吧?還有些父母請來家教,實際上是想讓家教同時起到保姆的作用。這樣把孩子完全推給家教,無疑是對孩子不利的。孩子的成長,最需要的還是來自父母的關懷和愛護。

那麼,當孩子的成績不盡如人意時,想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父母又該怎麼做呢?

要幫孩子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

很用功但成績不好的孩子,一般是因為學習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父母應該與孩子一起分析成績上不去的原因,必要時還可以向老師谘詢,找到改進學習方法的最佳途徑。

多方征求意見再請家教

即使想給孩子請家教,在請家教前應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多征求老師的意見,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孩子是否需要請家教,請家教來做什麼。要注意孩子在家和在校學習應辯證統一,起到互補作用。

挑選適合孩子的家教

根據孩子學習狀況和年齡、性格特點,為孩子挑選家教,最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家教。大學生家教跟孩子年齡更接近,容易和孩子溝通,授課價格也稍微低一些,但教學大多不夠係統,不熟悉教學規律;經驗豐富的在校老師往往教學更有針對性,不過在價格和跟孩子溝通上不一定有優勢。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父母應該挑選能跟孩子進行很好溝通的有經驗的家教,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為孩子盲目增加作業和請家教。因為,學校和老師一般會根據學習內容、考試重點,為孩子合理安排複習、練習、模擬測驗等必要的學習環節。父母不必再為孩子大量地購買教參、習題,沒有特殊的原因也不必為孩子請家教,否則反而會增加孩子的負擔。

多與孩子溝通,鼓勵、信任孩子

孩子自己也會因為怕成績不好、考試失常等,感到精神緊張、壓力加大。所以,更需要父母能夠以平和、冷靜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應該多和孩子溝通,多鼓勵和多表揚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聰明和良好表現都是知道的。同時,要在孩子麵前表現出父母很信任他,相信他能通過努力取得好成績,使孩子能夠輕鬆、平和地麵對大考。因為,對孩子來講,父母的信任和支持比什麼都重要。

誠然,對一些薄弱學科適當補缺補差是可以的,但如果長時間地請家教,隻會導致孩子的依賴心理,上課不認真聽講了,心想反正有家教輔導,以致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味地強化、灌輸隻會使學生被動地接受,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學和教育的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總之,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相協調,若脫離學校教育另搞一套,就會造成極大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