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檢查作業的習慣
父母關注孩子的作業時,不要給孩子打下手,幫孩子檢查作業,而是要關注“一頭一尾”。“一頭”就是孩子做作業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業內容與作業量,估算出大約需要的時間,然後與孩子商定必須完成作業的時間。“一尾”就是父母對孩子作業的檢查不是內容的正誤,而是書寫整潔和完成與否,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檢查作業,簽字不是看我做對了沒有,而是看我有沒有完成。隻有自己細心、認真,才能不出錯。鼓勵孩子自己檢查作業。讓孩子說說錯在哪裏,為什麼會出錯,這樣可使孩子記住錯誤,以免下次再犯。如果父母在孩子一入學就這樣做或入學前就這樣做,孩子學習的自覺性就會大大提高。
不要一味責備孩子做錯作業
孩子的知識結構尚未形成,思維定勢也不明顯,作業出錯的偶然性和隨意性很大。如果父母很不理性的一味責備孩子做錯題目,而不幫助孩子分析查找原因,最終隻會導致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前怕狼後怕虎、畏首畏尾,從而對學習喪失興趣。所以,父母不要過多批評指責孩子作業粗心,因為孩子需要依賴父母的“眼睛”看自己。父母渲染錯誤的嚴重性,主觀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觀上不僅不能解決粗心問題,還嚴重地強化了孩子內疚、驚慌、恐懼,進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態。
其實,孩子的作業做錯了,就事論事、有錯改錯,是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反應和最強烈的學習動機。作業終究是為了鞏固孩子學習,檢查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父母要在孩子的錯誤問題中幫助孩子更牢固地掌握知識點才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教會孩子自己檢查作業的方法
孩子在上學後,開始,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檢查作業,但在檢查作業時,父母如發現孩子作業有漏掉的,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少寫了哪道題,而應讓孩子自己對照檢查,找出問題後再補上。對於出現的錯別字,也不要直接給孩子指出來,而應該讓孩子自己對照教科書檢查。如果孩子還是查不出來,父母可縮小範圍,然後再讓孩子去查找,通過在實踐中把方法告訴孩子,從而培養孩子自己檢查作業的能力。另外,還可以向孩子提出做作業的要求:一是放慢寫作業的速度;二是做一道題檢查一道題,確信沒有錯誤再做下一道題。
家庭作業是孩子課堂作業的一個有益的補充。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作業是他們應完成的任務,就像父母上班完成工作、在家做家務活一樣,是他們的任務,讓他們成為一個能很好的完成自己任務的好孩子。當然父母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孩子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