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對孩子上網秉持錯誤的觀念(1 / 2)

在跨入新世紀的今天,網絡作為一種全新媒體和信息獲得途徑已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電腦及其網絡信息已成為人類介入知識、相互溝通和了解世態的重要媒體。因此,每一個孩子都會或多或少地接觸到電腦。由於電腦的內容非常廣泛,而孩子最關注的就是各種電子遊戲和網上娛樂,無疑會對他的心態發展起到一定的影響。但同時網絡又是一把雙刃劍,網絡也不是一片淨土。受年齡和社會經驗所限,孩子們往往更難以抵禦網絡的不良影響。基於此,當前父母對待孩子上網問題基本上持兩種比較極端的態度:一種認為上網耽誤學習,禁止孩子上網,即使允許孩子上網也要陪同;一種放縱孩子的上網行為,不管不問。無論是完全禁止還是絕對放縱,都不是對待孩子上網的正確態度。正如前麵所指出的,網絡具有“雙刃劍”的特征,父母應該引導孩子發揮出網絡的最大功效,同時將網絡傷害限製在最小的程度上。

11歲的冰冰最近很難過,因為她的父母親不讓她自己上網,她和父母為此爭執了好幾次。冰冰的父親是位大學教師,已經有4年“網齡”。他說,我不是一個思想僵化的人,孩子上網還是我引導的,但網絡太複雜了,鼠標一點,不知道蹦出來啥。

還有這樣一個事例:

家長李女士一到暑假就坐立不安,因為放假時,上初二的兒子強強每天總是喜歡玩會兒電腦。因為害怕兒子染上“網癮”,李女士從孩子坐在電腦前就開始緊張不已,一直在房間內走來走去,對孩子囉嗦不斷,接下來幹脆在電腦上設置了密碼,甚至拔掉了網線,強強非常氣憤,經常偷偷跑到外麵的網吧去上網。

在生活中,像這樣的父母還有許多,他們一方麵承認網絡的魅力所在,一方麵卻又害怕網絡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麵影響,所以,寧願孩子不上網。

那麼,孩子為什麼喜歡上網呢?主要有四個方麵的原因:一是父母隻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對孩子的特長培養,使孩子的自我表現欲望得不到展現;二是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缺乏對孩子的關心,孩子感覺孤獨與寂寞;三是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不能平等地與孩子交流,使得孩子產生強烈的孤獨感,有話不知道向誰傾訴;四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對,使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他們上網主要是玩遊戲和聊天為主。

有關專家認為,如今,網絡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麵,網絡是信息的海洋,是交流的平台,不讓孩子上網獲取知識、信息,不是一個明智的行為。實際上,孩子接觸網絡並非壞事,關鍵要讓孩子科學地利用網絡,他們需要來自成人的正確指導。通達的父母會指導孩子遵守上網的一些基本守則,這樣可以使孩子既具有網絡的基本知識,通過上網促進學習、生活,又不受有害信息、有害行為的影響。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對孩子的安全負有神聖的使命,因此,對孩子上網的保護,也就成為當今社會父母的又一重大職責。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安全使用網絡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有所幫助呢?

接受新生事物,和孩子一起學習網絡

作為當今社會的父母應該麵對這樣一個事實:你養育的是一個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孩子。在既成的網絡文化中,他們屬於強勢:他們對網絡的了解遠遠要勝過你,他們通過網絡下載音樂、製作網頁、跟朋友在網上聊天等等,因此,作為網絡社會中孩子的父母,首先必須“觸網”,接觸網絡,了解網絡文化,應比孩子更熟悉電腦和網絡,還應多了解孩子經常訪問的網站,能夠辨別不良網站和不安全的網站,多收集一些優良網站,花一些時間與孩子一起上網、一起討論,用成年人的經驗幫助孩子遠離網上垃圾。這樣才有可能預防網絡對孩子的傷害。網絡不是洪水猛獸,家長要學習、了解網絡,擔負起指導和監督的責任,完全可以讓孩子大膽地接觸網絡。

告知孩子網絡的危害,控製孩子的上網時間

一般而言,做父母的不會反對孩子通過網絡獲得有益的知識,但如果孩子上網沒完沒了地玩遊戲,難免讓父母憂心忡忡。這時,父母要告訴孩子長時間玩遊戲對身體很有害,而且一旦到不健康的網站去,後果也很嚴重。讓孩子了解癡迷網絡的危害,並告訴他要適度上網。另外,父母還可以通過“曆史記錄”經常了解孩子瀏覽了什麼網站,去了多長時間等,發現問題及時指出,違規就要扣除一些上網時間作為懲罰。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從一開始就設置規則,那麼,以後孩子獨立上網時就能很好地控製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