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賞識教育 鼓勵孩子成為更優秀的自己(4)(2 / 3)

關於如何循序漸進地教育孩子,專家建議如下:

建議一:選擇知識內容和難易程度,以孩子是否輕鬆愉快為標準

俗話說:“勝任愉快。”隻有讓孩子學習他能夠勝任的知識內容,孩子才能夠感覺到一種愉快的感受。反過來,我們也可以說,隻要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快樂,我們也就知道對孩子所進行的教育是合適的,最起碼不是超出了孩子的承受範圍。以這一表現為衡量標準,我們也就知道用怎樣的知識內容和何種難易程度的知識來教育孩子了。

這也就是說,孩子學習輕鬆自如,就會“以學為樂”,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其進自不能已”,就是想讓孩子停下來不再學習都不可能,讓孩子有種樂在其中的感覺。

建議二:要給孩子出“難題”,但是“難題”又不要太難

學習要使內容和材料有一定的難度,但又不能超出現有水平太多。學習沒有難度,隻是按現有的水平教,會使孩子提高得很慢,容易產生厭倦感。而增加一些學習難度,且又不是很大的難度,就會讓孩子在一種有挑戰性的感覺下進行學習,而且這種挑戰成功起來也不太難,從而增加孩子學習的信心。

輕鬆教子 小妙招

了解孩子的年齡特征,按孩子的發展情況進行教育

孩子從上小學到生理、心理發展成熟大體分為三個時期,也稱三個年齡階段,每一個年齡階段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不同的特征:

第一階段是兒童期,即六七歲到十一二歲。這一階段,孩子進入學校,活動內容由以遊戲為主轉為以學習為主,開始了係統性的學習。此時,他們的身心得以迅速發展,有強烈的求知欲,但其思維形式仍以形象思維為主。

第二階段是少年期,即十一二歲到十四五歲。這一階段孩子的思維形式逐步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理解、接受知識的能力大大增強,是從幼稚到成熟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的孩子強烈要求獨立自主,對成年人不再像以前那樣依戀和依賴了,進入了“心理斷乳期”。但是,他們的自我控製能力還比較差,思維比較偏激,不願意接受成年人的管束。

第三階段是青年初期,即十四五歲到十七八歲。這一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基本成熟。

25.對孩子的期望要有度——莫讓父母的功利心傷到孩子

印度著名文學家、詩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泰戈爾說:“鳥的翅膀係上了黃金,那鳥就飛不遠了。”

天下父母都望子成龍,不惜心血地培養孩子。但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又往往很難把握好一個度。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學習上名列前茅,對孩子才藝的培養,也以孩子成名為目的。家長的這種不從孩子自身情況出發的期望,隻能讓孩子越學越累,甚至出現厭學心理。

美國教育家斯賓塞說:“身為父母,千萬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試分數,而應該注重孩子思維能力、學習方法的培養,盡量留住孩子最寶貴的興趣與好奇心。絕對不能用考試分數去判斷一個孩子的優劣,更不能讓孩子有以此為榮辱的意識。”因此,懂教育的家長都會有一個共識,就是學習成績的好壞不能作為衡量孩子是否優秀、是否有前途的標準。

培養孩子,我們的功利心不要太強,感受孩子的快樂,賞識孩子每天所取得的進步,就是對孩子最大的肯定。就像世界著名鋼琴演奏家托薩告誡人們的那樣:“如果有一個滿懷功利心的家長站在身後,即使孩子是天賦神童,也難成大師。因為家長把音樂藝術作為追求成功的手段,功利心會汙染孩子純潔的心靈,中斷對藝術的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