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榜樣教育 給孩子樹立正麵的典範和榜樣(3)(1 / 2)

父母要培養一個願意用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考,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的孩子,而不是養出一個凡事說“是”、唯唯諾諾讚同、附和別人的孩子。隻有這樣,孩子才會對自己的前途和未來有自己的想法,對生活和成功有自己的見解,從而成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建議三:能力比學曆更重要,重視孩子能力的培養

幾乎沒有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有好的名次,可以考上名校……在這種想法的推動下,孩子不得不進行艱苦的學習,一定要進重點校、重點班,一定要排前幾名……考上了大學還不行,還要繼續考碩士、考博士……這樣,就很容易忽略孩子能力的培養。

其實,學曆隻是學習經曆的證明,幾年讀下來,並不能說明孩子就擁有了能力,而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能力的應用範圍遠遠比學曆要多得多,也重要得多。而就算孩子考進了重點校、重點班,也不是說就上了永久的保險。如果不努力,今後一樣會落得平庸。隻有孩子知道努力的重要性和努力帶給自己的價值,才能使孩子不斷進步,挑戰一個又一個高峰,讓孩子獲得一種持久的發展。

輕鬆教子 小妙招

培養孩子擁有成功的素質

熱愛學習,熱愛自己的興趣愛好。

擁有積極的態度和十足的信心。

善於從負麵事件中吸收經驗教訓。

以百分之百的努力投入到對既定目標的追求之中。

有堅韌不撥的毅力。

樂於挑戰,具有冒險精神。

具備良好的溝通與解決問題的技巧。

在集體中,有親和力和凝聚力。

有健康的體魄、充沛的精力,並能合理地利用時間。

認為信念是一種強大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夠實現夢想和願望。

58.讓孩子重視自己,成就自己——常青藤式的家教法

孩子的教育不是始於考入大學的那一刻,而是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

孩子在父母的眼裏都是寶,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功,成為某個領域內的佼佼者、精英。所以,那些值得借鑒的好的教育方法,我們都希望用在孩子身上,並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而為了把孩子培養成精英,很多父母都把目標鎖定在了世界著名學府,希望可以從中發現培養孩子的全新方法。由此,也就出現了“常青藤教育”的現象。

所謂“常青藤”或“常青藤盟校”,指的是美國東北部最著名的8所大學: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哥倫比亞、康奈爾、布朗、達特茅斯和賓夕法尼亞大學。這8所大學,除了康奈爾建於1865年外,其他全都是在十七八世紀創建的,屬於美國曆史上最為悠久也最精英的大學。所以,人們也把常青藤教育稱為精英教育。

而對“常青藤教育”更準確的理解是“常青藤家教”。因為“常青藤教育”會讓人產生一定要把孩子送進常青藤盟校進行教育的教育方式,但現如今“常青藤教育”是指要把常青藤(盟校)的基本教育原則,落實到父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所以“常青藤家教”就顯得更為貼切。

孩子的教育不是始於邁入小學的那一天,也不是始於考入大學的那一刻,而是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孩子能否健康、自信地成長,能否成功,能否成為精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是否從小時候就開始接受了常青藤式的家庭教育。因為常青藤的教育目標是以成功為導向的。而這種成功,並不僅僅是指一般意義上功名利祿的成功,更是指作為一個人的成功。而“常青藤的理想是培養一個完美的人,一個能讓自己幸福、也能給別人帶來幸福的人”。

具體到常青藤式的教育模式,就是把一個大學幾千名本科生分割成寄宿學院式的幾百人的“小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其教育形式就是對話式的,可以進行麵對麵地互動,而不是滿堂灌、一刀切式的。而以這種平等的、麵對麵互動形式培養出來的孩子,會讓孩子有種“自己被重視、自己很優秀”的良好感覺,會有獨立的思想、獨到的見解、很強的分析能力,同時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要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就要平等地和孩子進行對話,讓孩子有種“自己十分優秀”的意識,而這種教育開始得越早越好。

好父母可以這樣做:讓孩子勇於挑戰權威

以巨人為榜樣,就會永遠仰視著巨人,那麼也就意味著你的高度很難超越巨人。而隻有敢於挑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的孩子才能夠超越巨人,才能夠比巨人看得高、看得遠。不要給孩子樹立什麼權威,要讓孩子敢於挑戰權威,創造出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