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利”就是:第一,可以鍛煉孩子的肌肉。第二,可以養成孩子勤儉的習慣。第三,可以讓孩子知道做事的不易和生活的艱難。第四,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教育家既然已經指出了其中的利害關係,我們做父母的就要考慮到我們的行為和想法所帶給孩子的好處和傷害,因為並不是我們一味把孩子照顧得好好的,孩子就一定會得到良好的成長。那些麵麵俱到的媽媽不妨懶一點,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嚐試著去做自己的事情,這樣,孩子會在做事的過程中有一種成就感,從而促使孩子更積極主動地去奮鬥。
好父母可以這樣做:做支持孩子的觀眾,不代替孩子成長
我們不要總是幹涉孩子的成長和自由,父母可以做孩子成長的場外指導,做孩子永遠的支持者,隻在關鍵時刻給孩子意見,而不代替孩子成長,讓孩子做本該孩子做的事情。
從星星三歲大起,星星媽媽就開始不怎麼“管”孩子了,正是孩子想幹什麼就讓孩子幹什麼。星星喜歡快跑,總是不小心摔倒,而且總是摔得很嚴重,可星星媽媽從來都不管,隻是在孩子自己爬起來時說:“要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咱們快回家,好好處理一下傷口。”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星星沒有嬌氣的習氣,顯得很皮實,身體也很結實。而星星不光是不怕身體上的磕磕碰碰,在生活中、學習上遇到的任何困難星星也能從中學習到很多經驗和教訓,因為媽媽對自己不怎麼“管”,幾乎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做決定,而星星媽媽總是無條件地支持孩子,這就讓星星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存在的各種事情和經曆,讓星星體會到了成長的不易和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煩惱。
和很多家長比起來,星星媽媽是一位十分典型的懶媽媽。但也正是星星媽媽的這種“懶”讓星星有了鍛煉的機會,可以親自感受生活中遇到的煩惱和苦難。而對於孩子來說,這種體驗越早經曆越好,因為它可以增強孩子自身的免疫力,讓孩子不怕失敗,勇敢地挑戰未來。
關於如何給孩子成長的主動權,專家建議如下:
建議一:不要讓媽媽的勤快養成了孩子的懶惰
生活中的好媽媽要知道適當地忙裏偷閑,學著懶一點,體現在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媽媽要盡量少操心,讓孩子自己去處理、解決。
比如,孩子的屋子總是亂七八糟的,說了幾次,孩子還是不整理,這時很多媽媽就會幫孩子收拾。可是這樣一來,孩子就知道了,媽媽想讓我整理,但我不整理也沒有關係,媽媽最終是會幫我收拾的。這就是勤快媽媽往往調教出懶惰孩子的現象。
所以,要培養出勤快的孩子,我們就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房間亂,就讓孩子自己整理,如果不整理,那就在亂七八糟的房間裏學習、睡覺。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不良行為所產生的結果,孩子自然也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建議二:讓孩子意識到爸爸媽媽不可能永遠陪在他身邊
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萬般嗬護下長大的,而長大之後開始了獨立生活,才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怎麼生活。而父母又一直以孩子為中心,讓孩子有種被寵愛的感覺,可一旦孩子進入學校、走上社會就發現原來他人有時也會對自己不友好,好東西也不一定就是自己的,自己不會永遠是第一位的。
而孩子一旦產生了這樣的心理落差,就會使孩子有很強的失落感和挫敗感,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和調試能力不是很強的孩子,會很長時間都處於強烈的失落狀態而無法自拔。
所以,我們和孩子在一起時,不要總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孩子有時也需要我們“冷落”一下。
建議三:讓孩子對自己的生活和父母的工作有所了解
很多孩子都有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覺得自己生活很幸福,自家的生活很富裕,父母賺錢很容易,或者對自己所花的錢是怎麼來的、從何而來根本就沒有想過。所以,父母在平時絕對有必要告訴孩子一些自家生活的客觀情況,自己節衣縮食,卻把孩子當王子、公主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科學的。
家長應該讓孩子了解一下我們的工作情況,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和要付出的努力,使孩子不再認為賺錢很容易,讓孩子理解“錢”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學會把錢用在有意義的地方。
輕鬆教子 小妙招
讓孩子自己感受人生的經曆
父母如何才能做到不束縛孩子,讓孩子自己感受人生的經曆呢?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給出他的建議:首先,就是不要束縛孩子的雙手;其次,就是不要束縛孩子的想法;第三,就是要解放孩子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