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慧將玉書領進門,東西放下,便帶她去參觀寺廟。
玉書對寺廟建築不感興趣,在她看來,寺廟基本結構都差不多,山門前供彌勒、左右四天王,後有韋陀尊者,正殿供如來,其後或兩側供西方三聖,也有不少寺廟有單獨的觀音殿,甚至很多香客隻知觀音,不知如來。
不過德純寺有些不一樣,正殿是唯一古跡,供的不是大日如來,而是三尊祖師像,其餘殿堂均是新建,油漆味都還沒散盡。
據說德純寺裏有佛祖的傳法袈裟,是當年曌皇帝賜下的,可惜已經千年沒見過袈裟的真麵目,而傳言也有很多,一說是被賊人偷出國去了,一說當年軍閥混戰,被燒了,一說此地還有地宮專門收藏佛寶,隻是未拿出來示人而已。
玉書比較感興趣的是後院的菜園子,她有些佩服這老和尚,一老一少,能把冬瓜養得有一人高,南瓜也比臉盆還大,還有小青椒、嫩絲瓜、小白菜、茄子、苦瓜、蘿卜......小小的一個菜園,品種還不少,個兒頭還挺大。
宗慧邊和玉書一起逛園子,邊拿了個籃子,把晚上要吃的菜給撿好。老和尚和侍者還有智光都是過午不食,所以宗慧隻摘了絲瓜準備煮麵,玉書想吃頓好的都不行,隻能等到第二天中午了。
參觀完寺廟,智光三人就去見了方丈,此次來寺,老和尚是有些事情要安排他們去做的。
方丈室在寺後一座小樓上,亭台樓閣頗有些詩意。侍者讓大家在室外的亭子處等候,這裏是老和尚平時揮墨的地方,上麵還鋪上了幾張宣紙和墨寶,想來老和尚是準備要出來寫寫字。
“哇,這是清地老和尚的墨寶耶?”宗慧像個沒見過世麵的小丫頭,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桌上的硯台,又碰了碰掛在筆架上的毛筆,還有幾張寫廢了的宣紙。
“你咋這麼沒出息呢?”玉書嗤之以鼻。
宗慧翻了個白眼:“你懂啥?老和尚可是咱們這的佛教協會名譽會長,咱們去過的好多寺廟的大和尚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所以呢?”玉書不以為然。
“他的墨寶可值錢啦!你不知道嗎?居士們一字難求啊!不少師兄還想從別人手裏買回去呢?”宗慧湊到玉書耳邊,小聲道。
“咦?我咋聽說這附近村民個個家裏的對聯都是他寫的,分文不收呢?”玉書道。
宗慧歎了口氣:“哎,所以說,有些東西,想求的人求不到,不求的人反而多得很。”
“那他們可以去找村民收呢?村民反正也不知道這值錢。”這麼簡單的辦法,這些居士們怎麼會想不到?
智光將宗慧手裏的筆拿了過來,規矩地掛好,又整理好桌上淩亂的宣紙,他眉頭微皺:“因為沒有老和尚的印章。”
“嗯?”玉書不解。
“老和尚給村民寫的字,沒有蓋印章。”智光說得雲淡風輕。
“哈,原來如此,真是笑死。”玉書訕笑。
“笑什麼呀?”老和尚從屋內走了出來,八十歲的高齡,走起路來健步如飛。
“師父吉祥。”眾人望著一臉慈祥的清地老和尚,齊刷刷地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