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北鎮(1 / 3)

北鎮自古人才輩出,曆史源遠流長。此地可以追溯至上古“三皇五帝”時代,史料記載,北鎮古為濱海之地,黃帝初定北鎮,漢為濕沃縣地,唐朝為渤海縣,後周顯德三年又重置北鎮。北鎮古代地位重要,為直隸州,轄渤海、蒲台、利津、沾化,知州地位與知府相同。北鎮州衙前曾有高大的“渤海雄邦”牌坊,相沿成習,所以,北鎮素有“九朝重鎮,千年古城”之稱。

“黃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於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黃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

“據《軒轅本紀》記載,白澤向黃帝詳細描述了天下妖怪和鬼神的一切。”

“白澤為虎首、龍或麒麟身、雙角、有發。東望山神獸,能人言通萬物之情,曉天下萬物狀貌。---《涉世錄》”

“商朝,北鎮有個地方叫魚下河店,周圍鹽堿之地。此處的人吃水,皆取自附近窪地深潭中渾濁之水。

眾多深潭裏有處最深最大的潭,潭中的水從未幹涸過,被一隻妖霸占著。妖偷吃村落裏的牲畜,有時還偷盜村裏的小孩。為此,周圍村落裏村民都很害怕它,不得不通宵達旦挨家挨戶巡邏戒嚴。

曾經有人看到過那隻妖:高達三米,皮色黝黑,麵容凶猛可怖。

村裏人被此妖禍害的慘,但又無力製服它。

一天,有個年長老道帶著徒弟遠道而來,路過村落,說是有降妖除魔的本領。

村民很高興,一起湊了錢財,請老道除掉此妖。老道以年老為由拒絕,他的徒弟卻一口應允下來。

老道對徒弟說:“你的法術還未學到家,隻怕勞而無功。”

徒弟回道:“去年我也有過下水殺妖的經曆。又過了一年,我法術自然更精進許多。”

老道搖頭說道:“不可相提並論,去年的水清澈見底,此地的水渾濁,無從看清水下的情況,你冒然下去很危險。”

徒弟卻不肯聽師父的話,來到水潭旁邊,做了法事,隨即脫掉衣服,手持寶劍,赤身鑽入水中。很快,水潭裏波濤洶湧,村民以為小道捉住了妖,於是商量起怎樣慶賀。卻不料片刻功夫不到,水麵血紅一片,有半隻手臂,辨別不出的半個人腦,一部分小腿,飄出了水麵。老道的徒弟已然被妖害掉了。村民被嚇得四散而逃。

正在此時,有個自呂國來的薑姓將軍率軍隊經過,見大家驚慌失措,問起原由。有膽大的村民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如實相告。將軍聽後立刻派遣幾百名士兵開挖溝渠,將潭中的水排幹,抓住了一條六米多長、全身沒有鱗片、嘴巴巨大、麵目猙獰的碩大黑魚。大家把這條黑魚殺了煮熟分食,味道很難吃,從此之後當地水潭再也沒有鬧過妖。此事在《司法府誌異錄》裏有詳細記載。”

“東漢末年,一位兵敗的將軍帶著一個賈姓謀士逃奔北鎮,因為盤纏不多,一路上隻雇得一輛小車,加上幾個隨行的兵士。

這一天薄暮時分,他們還沒有找到旅店,便又趕出很遠,在一處滿眼蓬蒿的村落尋了一戶農家,停下車暫歇。

將軍和賈謀士已經餓得不行,便吩咐一位兵士找主人烹飪幾個好菜,拿來給他們祭祭“五髒廟”。不曾想,兵士片刻卻搖頭不語,沮喪而歸。賈謀士上前問得緣由。

兵士說:農家有一女兒,為妖所惑,那妖精幻化為美男子,使女孩受孕,女孩的母親發現她肚子膨脹,經再三逼問,女孩方說出實情。而今日夜,女孩就將分娩,而妖精也將前來接走即將產下的妖童。農家正在擔驚受怕中。

將軍聞言,說道:“我們雖然帶兵打仗半生,可惜卻沒有那除妖的本事”。

賈謀士說道:“將軍,某年少時,曾跟著山中仙人習得法術,雖然跟在你身邊再未施展法術,但今日我願一試,若能除得此妖,正好用這份功德向戶家換些口糧。”

於是,賈謀士便征得農家應允,悄悄躲到了農家女兒房中,待分娩時將那妖精和妖童一並除之。

夜,黑雲蔽天,轟雷震地,駭電繞棟,傾雨盈階。分娩時刻,妖精果然準時而至,農家女兒的母親奮力攔阻,妖精惱羞成怒,指使大小數十條毒蛇包圍住農婦和女兒,要將她們咬死,就在這時,賈謀士從暗處脫出,手裏拿著兩件金光法器,口中念咒,一道雷電從天而降,數十條毒蛇自腰斷為二,餘蛇杳然,房梁上一個麵目猙獰醜惡的怪物渾身焦炭一般掉了下來,現了原形,原來是一條白色大蛇,但已經一命嗚呼了。農家女兒這才得以平安。

農家為答謝,將女兒許給賈謀士做了妾,多年以後,賈謀士帶著農家女兒返回北鎮,自此落戶,繁衍生息。漢朝視蛇為神靈,故,此殺蛇事件在《司法府誌異錄》當中被特別標注記錄。”

“宋朝,北鎮東郊湖裏有一條魚精作祟。有個外鄉人坐船經過時,湖麵莫名卷起了高十幾丈的大浪,將船打翻。船上的人全死了。

外鄉人家中有一個兒子,發誓要斬殺了魚精,為父親報仇。此後,外鄉人的兒子做了幾年生意,攢下了許多錢財,就去請了位降妖除魔的道人天師。

天師姓鄭,年歲已高,就對外鄉人的兒子說:“我年老多病,對付不了這條魚精。等我死了,會讓我的兒子去製服它。”

不久,老天師死了,他的兒子接過了衣缽,成為新的天師。外鄉人的兒子聽說了,轉年又來拜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