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貧困生群體
在全國各大高校中,貧困生群體占到較大的比重。據中國校友會的統計數據,全國大學貧困生已占大學生的25%,接近四分之一。
貧困本身並沒有錯,也沒有什麼可自卑的。雖然我們無法選擇出身,但我們卻可以依靠知識的力量,改變命運、改善生活。貧困生改變命運的念頭比任何人都要強烈。然而,仍有很多貧困大學生,並沒有走上知識改變命運之路。畢業後,絕大多數不願意回到農村,而選擇在大城市裏充當“蟻族”。
我們常說“窮則思變”。然而,卻有相當多的人不能變、變不了,這其中有個人能力的因素,但更多是思想層麵的原因。對於那些不能變、變得慢的人,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隻會被邊緣化。曾有媒體報道說西北政法大學畢業的小張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隻能回農村幫家裏種田。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對於貧困生,入校後更應該認清目前的就業形勢,未雨綢繆,衝在前麵,相信天道酬勤。唯有如此,才能適應激烈的競爭,並在競爭中取勝。
二、給貧困學生的建議
媒體曾經報道過某農村地區的學生被高校錄取後,因沒錢繳納學費而自殺的新聞。這是非常極端的行為。就目前來說,高校的資助體係已趨於完善,很多高校更是放言,不會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經濟問題而上不了學。如果你是高中生,請相互傳達,打好包袱去上學,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一)正視家庭貧困,減輕家庭負擔
身為貧困大學生,首要任務是減輕家庭負擔,自力更生。少數貧困大學生礙於麵子,打腫臉充胖子。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現在的高校,針對貧困生推出一係列的優惠政策。入校後,要積極去爭取,不要等著別人來找你。
1、申請學費減免。很多高校針對貧困生推出學費減免措施,貧困生,學費可以減半;特困生,學費可以免繳。學校減免措施的受眾麵不廣,對於家庭確實貧困的,要積極去爭取。
2、助學貸款。幾乎所有的高校,都對學生推出助學貸款,以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很多重點大學,隻要申請,沒有不批的。所以,如果學費無法減免,一定要申請助學貸款。
3、助學金。很多學校針對貧困生推出助學金措施。助學金按月發放,兩百至三百不等。由於助學金可以和學費減免重疊,故也應當積極爭取。
4、校友資助。有些高校,會充分挖掘校友資源。校友以個人或企業的名義,給予貧困生一定的生活補助,以資助學生完成學業。
(二)開源節流,積極自力更生
要改變貧困的被動局麵,不能單靠等靠要的思想,而應主動出擊,在“開源”上做文章。
1、校內勤工儉學。學校會針對貧困生推出大量的勤工儉學崗位,爭取到校內崗位,一方麵可以賺取生活費;另一方麵可以增強實踐經驗。校內勤工儉學崗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但可以結識老師、拓展視野,還可以接觸最新資訊、了解就業動態。大多貧困生生活在農村,信息資源匱乏,應當借助勤工儉學的平台,快速成長。
2、校外勤工儉學。校外勤工儉學包括家教、兼職和創業等。參加校外勤工儉學,要提防無良中介、注意保護個人權益,避免受到侵害。凡是要求繳納各種名義的金錢,絕對是騙人伎倆,不可相信。
(三)努力學習,爭取獎學金
目前的獎學金體係較為完善,除了國家獎學金、校獎學金,還有校友和企業出資設立的個人獎學金。作為貧困生,成績要放在第一位,學習成績好帶來的效應是非常大的。國家和校級的獎學金項目共高達上萬元。而且,成績還是企業招聘的參考條件。所以,必須高度重視學習成績。任何不顧學習成績,一味投入實踐的行為都是本末倒置的。
(四)轉變思路,艱苦奮鬥
貧困生必須要有憂患意識,盡早做出職業規劃,未雨綢繆。別人付出一倍的努力,貧困生就應付出兩三倍。唯有如此,才能確保處於上風。貧困生失敗不起,因為成本太高。
對求職而言,如果不具有名校背景或個人實力不強,應當考慮“曲線就業”道路,努力攀上優惠政策的綠色通道。比如畢業後入伍當兵,除了可以獲得學費代償外,還能有生活補助。
總之,貧困生要破除陳舊觀點,積極接受新思想。經濟雖然貧困,但精神不能貧困。隻有立誌成才,自強不息才能戰勝一切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