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寫給專科生:笨鳥如何先飛(1 / 2)

一、培養模式與認識誤區

(一)專科教育模式

按製度設計,本科和專科的主要區別在於專業設置和培養方向。本科重學術,注重培養理論型研究人才;專科重技術,注重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

然而,在教育產業化愈演愈烈的今日,本科和專科的培養模式差別不大。很多高校本科和專科開設的課程相差無幾,本科無非多上幾門課程。絕大多數的專科院校並沒有著重培養學生的“技術”,而是按照本科的思路來安排教學。教育中理論和實踐脫節、學生無一技之能,導致專科生在本科當道的就業市場中一無學曆、二無能力,缺乏競爭力,屢戰屢敗。

(二)認識誤區

關於本科與專科,專科生必須破除幾個認識誤區。隻有走出認識誤區,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也才能往正確的方向努力。

1、名牌專科比普通本科好

不少專科生在學曆認識上存在很大的誤區,從而認為名牌專科比普通本科好。本科和專科屬於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專科就是專科,本科就是本科。不存在好的專科比差的本科強的說法。

2、能力比文憑更重要

能力比文憑重要,這句話沒錯,實踐上也出現很多能力強、文憑不高的人在各行各業中成為帶頭人。但是,這種情況有其特定的背景。目前我國的專科教育,注定專科生很難擁有一技之長。在本科生和專科生都不具有專業技術的背景下。用什麼來比?能力。能力靠什麼衡量?學曆,是最重要最直接的衡量因素。

作為專科生,應腳踏實地,在看到自身劣勢的前提下,能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絕對是正確的。然而,文憑的重要性仍不可忽略。很多時候它發揮著“門檻”的作用。如果連門檻都進不了,談何展示能力?

二、專科生就業現狀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專科生的就業環境極為惡劣。雖然很多媒體宣稱專科生就業率高於本科生。然而,從工作穩定性來看,專科生卻遠低於本科生。為何?因為首次就業檔次不高,導致入職後離職率高。專科生就業的政策導向和大環境是不好的。如果沒有清醒的認識,盲目樂觀,很可能會摔得很重。

目前的就業市場,知名企業和大型企業,以及企業的高端職位幾乎被本科以上學曆的畢業生所壟斷。專科生沒有進入的門檻。在校園招聘會中,能提供給專科生的職位非常少,絕大多數屬於低端、艱苦的一線職位。此外,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大學生村官等,留給專科生的職位很少,加之有專業限製,符合條件者是少之又少。

三、專科生路在何方

在專科生群體中,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地區。他們渴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渴望融入大城市的生活,大多數人不願意回到農村去。然而,激烈的競爭環境,決定專科生的處境堪憂。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能做出改變的,隻能是自己,是選擇繼續擴大同本科生的差距,還是逐步縮小同本科生的差距。很多專科生在事業上取得成就,很大程度上靠拚搏精神。然而,單靠拚搏精神遠遠不夠,還得確定正確的方向。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專科生必須清醒認識到不利因素,既不盲目自信,也不過度自卑。在不利的大環境下,隻有增強憂患意識,不斷加強學習,自強不息,合理定位,尋思出路,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我們結合當前專科生的就業狀況,談談專科生如何在激烈的就業市場中突圍。

(一)專升本

為了一次性解決困擾終身的學曆瓶頸問題。我們建議,對於學習基礎不錯的學生,爭取在專升本中突圍,通過深造獲得本科文憑。獲得本科文憑後,不見得能找份很好的工作,但至少不會在今後求職中受學曆限製,可以獲得更多參與競爭的機會。專升本的名額有限,競爭也比較激烈。

1、專升本隻針對應屆專科生,所以隻有一次機會。

2、專升本獲得的文憑和統招的一樣,有畢業生和學位證,享受統招待遇。

3、專升本考試由省招辦組織命題和總分成績劃定。錄取由招生學校負責,省招辦審批。科目分為英語、計算機和專業課,考試難度不大。

4、如果就讀的學校本身具有本科教育,則要盡量爭取,最好能報考本校的本科,在信息和資源上占有一定優勢。

5、複習要依照專升本考試大綱進行,提前複習。鑒於有些專科生的自學能力不強,經濟條件寬裕的話,建議報個專升本的輔導班,讓複習方向更加明確。

(二)自考或成教本科

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入校後可以報考自考本科或成人本科,在讀專科的同時讀本科。當然,兩邊兼顧可能會累些,但這些都是值得的。就學曆含金量來說,自考和成教屬於統招外的教育,含金量較低。自考的難度較大,成教的難度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