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0年10月,廉思推出新作《蟻族Ⅱ--誰的時代》,再度引起社會關注。該書是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西安、重慶、南京7個城市聚居“蟻族”的綜合調研。報告指出,畢業於普通院校的“蟻族”占到半數,畢業於211重點院校的,由09年的10.8%上升到28.9%,占到近三成。
按照大眾思維,讀書好的學生,理應找到好的工作。說得俗一點,讀書好,前途也光明。然而,廉思的調研數據表明,重點院校畢業生成為“蟻族”的幾率增大,人們印象中的“好學生”,找工作也變得愈發艱難。
(二)
我們剖析211畢業生成為“蟻族”增大的原因,讓同學們窺探,自身離“蟻族”有多遠。
一、就業形勢嚴峻,職位有限。雖然校園招聘會的知名企業和大型企業大多限定要求211大學畢業生,但從整個大環境看,知名企業和大型企業提供的職位有限,並不是每個211院校畢業生都能進入。職位的局限,必然造成部分大學生無法進入這些企業。
二、個體差異大,沒有利用牌子效應。在211院校畢業生中,大多學生是聰明精幹的,但也必須承認,少部分學生仍延續高中的讀書方式,不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學校背景賦予211大學生特殊、優先的權利,卻無法賦予他們好工作。因為好工作幾乎取決於自身努力,而有些學生並沒有很好利用這種機會。
三、不考慮自身實際,求職理想化。對於一些學生來說,在“非一線城市不去”的思想主導下,不到二三線城市謀求良好的求職機會,而寧願選擇聚居在大城市,過著“蟻族”生活。
(三)
為了避免自己日後淪為“蟻族”,211院校大學生應當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充分利用好211的牌子效應,順利簽約理想的工作。
一、認清形勢,提高綜合能力。同學們必須認清嚴峻的就業形勢,看清粥少僧多的現狀,從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出發,苦練內功。唯有提高綜合能力,才能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不被淘汰。
二、長遠規劃,未雨綢繆。職業規劃要盡早,要盡可能根據自身實際,規劃好幾條職業路線。大型企業和知名企業確實親睞211院校畢業生,但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招考,211院校沒有任何天然的優勢,所有考生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如果備考效果不佳,極易被後來者居上。
三、考量自身,轉變就業觀念。很多用人單位看到,大多211院校畢業生很優秀,所以被列為招聘首選。但是,也應看到,少數畢業生個人實力不濟,除了學校背景好之外,沒有其他優點和亮點。這種學生如果一味追求大城市,勢必淪為大城市的“蟻族”。求職,應當充分考量自身實際和個人能力,根據個人條件選擇就業城市,而不是盲目追求大城市。
(四)
郎鹹平教授曾說過,“中國製造業不需要大學生,這是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放眼求職環境,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無法回避,也無法改變。在整個大環境下,重點院校畢業生也同樣麵臨被“蟻族”的壓力。
要改變被“蟻族”的命運,就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從長計議、未雨綢繆。唯有從根本上提高自己,借助211的牌子效應,借力用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笑傲考場、笑傲職場,從而實現職業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