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頓了頓,“我軍經過虎牢之戰和楊奉叛亂,兵員損失巨大,物資更是消耗大半,眼下又是青黃不接之時,無處籌糧。如果太師的名聲又毀了,再來一次十路諸侯重演,我軍內有洛陽數萬難民嗷嗷待哺,外有強敵犯境,拿何抵擋?”
經過賈詡一番分析,康鵬和李儒恍然大悟,康鵬暗自心驚,自己險些上了大當,這個圈套可不是一般人能看穿的。李儒卻破口大罵,“馬日鄲老賊,我嶽父對他如此禮敬,他居然用這麼惡毒的手段的暗害我嶽父!”
康鵬擺擺手,“顯佳,馬日鄲隻是出於維護朝廷體麵這麼做的,如果堂堂公主之尊未婚生子,朝廷的臉麵便蕩然無存,他隻不過是被人利用而已。”
李儒脫口而出,“王允!肯定是王允!他今天回到洛陽,最先去的就是馬日鄲家,然後才有了百官勸嶽父迎娶公主之事。”
康鵬也懷疑這些都是王允在背後搗鬼,心裏琢磨這王允陰魂不散,是不是找個借口把他殺掉,一勞永逸。這時賈詡突然說道:“不是王允!就算王允和這事有關,他也隻是個馬前卒。”
康鵬一楞,“何以見得。”
“王允沒這麼聰明,如果王允是定計之人,那麼他以前掌握了太師在宮中所做所為的證據,就應該暗中傳揚到各地郡州,煽動劉表、劉焉等漢室宗親出兵,等太師再離開洛陽迎敵時,他再在洛陽突然發難,挑撥楊奉兵變,內外夾攻太師,他才有取勝之機。可是他根本沒看到這唯一的機會,就匆匆挑撥楊奉叛變,隻是蜻蜓撼樹而已。”賈詡冷笑道:“這個給王允出主意的人,高人哪!詡敢說,他已經讓王允派人帶證據和洛陽的真正情況散到各地,煽動各地郡首起兵了。”
李儒大急,“先生,那我們該怎麼辦?”他是董卓軍的財務官,最清楚董卓軍現在的情況,是絕對再經不起一場大戰的。
康鵬明白自己現在的處境,董卓軍表麵軍力強大,可內部危機重重,第一就是呂布非常不可靠,是一顆不定時的炸彈,可顧忌名聲又不能殺他,第二是董老大以前幹那些好事,自己憑著假先皇遺旨聚攏的一批能臣幹將都是忠於漢朝的人,一旦自己名聲再毀,首先要造反的就是他們。第三就是後勤供應上,董卓控製的洛陽中央與雍、並兩州,洛陽中央人多地少,產糧僅夠自給,雍、並兩州人少地多,農業生產不發達,能為軍隊提供的糧食不多,屯田雖然好,可見效極慢,沒糧食怎麼打天下?
康鵬越想越遠,從黃巾起義到三國歸一,曆經九十六年,中國大地戰亂連連,天災**不斷,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百姓易子相食,軍隊用人肉充饑,中國人口從漢末的5007萬到赤壁之戰後僅有140萬,人口銳減之恐怖,前所未見,中國元氣大傷,這才有了後來的五胡亂華,中國人第一次被異族奴役。現在自己所處的這個時機,是唯一能避免這個中國曆史大倒退的機會,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三國動亂呢?
“嶽父,嶽父,你在想什麼?”李儒見康鵬久久不說話,便大著膽子把他叫醒。
康鵬這才反應過來,對賈詡拱手道:“文和先生,本相有天下之誌,卻又不願擅開殺戮,請先生不吝賜教。”
賈詡也是沉思良久,才說道:“太師,詡有上中下三策,不知太師願用何策?”
康鵬心說你小子學龐統出主意,小心被亂箭射死!“願聞其詳。”
“太師即刻稱帝,我軍立即動手,誅殺皇室、囚禁的諸侯和不願歸順太師的大臣,然後兵出汜水關,取各地野穀補給,拉丁以補充兵源,以戰養戰,武力奪取天下,這是上策。”
康鵬一聽就大搖其頭,自古以戰養戰必然給民間帶來巨大損失,這是自己最不願意看到的。“太急了,不妥,願聞中策?”
賈詡很失望,這招雖然毒辣,但很對他的胃口,董卓不用就太沒趣了。賈詡歎了口氣,繼續說道:“中策是釋放十路諸侯回郡地,借他們的手牽製各地軍馬,太師挾天子以令諸侯,挑撥他們自相殘殺,我軍乘機養精蓄銳,積累糧草,待到時機成熟,諸侯互相消耗元氣大傷時,一擊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