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一切都還在繼續(1 / 2)

結束了嗎?

結束了。

真的結束了嗎?

沒有。

從理論上來說,寫到這裏,關於TABLES之間你追我趕、恩怨情仇、爾虞我詐的故事已經結束了,但從它們的未來看,還應該有更多的故事。

廢話。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曾經想過各用一個詞來形容TABLES中包含的各方勢力,這些詞之間最好還相互有一定聯係,最後還真的給我找到了:騰訊的快速發展和擴張,可以稱之為疾如風;阿裏巴巴的圈地自守,不主動挑釁其他勢力,可以稱之為不動如山;李彥宏領導下的百度的隱忍和競價排名中的貓膩,可以稱之為難知如陰;雷軍通過天使投資徐徐展開的宏大布局,可以稱之為徐如林;周鴻禕打江山的手段,可以稱之為急掠如火;而新浪微博的發力,可以稱之為動如雷霆。

疾如風、徐如林、急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合稱兵家之“六如真言”。

兵者,詭道也。戰場上形勢的瞬息萬變,要求指揮者必須合理使用不同的策略,才能在各種環境中都應付自如。同樣,TABLES雖然都具備能打勝仗的特質,但在一些方麵上,還應該相互學習對方的長處,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寫到這裏,我想起了在北京的咖啡館,Keso和我就TABLES這個話題聊天時說的一句話:

“其實我覺得,從長期來說他們合作比競爭好處更大。”

是的,為什麼TABLES這幾大勢力,非要想著你搞我我搞你呢?以一種和諧的方式共存,那不好嗎?

你或許會說,這不可能。我自己做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和你合作呢?

好吧,先不管可能不可能,先來講講我當年玩KOEI遊戲時候的一個故事。

稍微資深一點的玩家或許聽說過KOEI(光榮)這個遊戲公司,這是大名鼎鼎的《三國誌》係列的開發者。在把中國的曆史做成遊戲之後,KOEI又推出了《太閣立誌傳》等一係列以日本戰國時代為背景的遊戲,這裏的太閣就是在日本的戰國時代統一了日本的豐臣秀吉,太閣是他統一日本、搞定天皇之後的自稱。

我當年也玩過一些日本戰國時代背景的遊戲,但在玩的時候對於遊戲的設定感到別扭——弄了半天,才訓練出幾十號、幾百號人去攻城,和三國遊戲中動輒幾萬人沒有一點可比性啊。後來才清楚,這是真事。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對日本的戰國時代的描述,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說句寒酸話,日本曆史中大書特書的所謂戰國時代,也就是幾十個縣長(個別還是鄉長)打來打去的曆史,更諷刺的是,最後統一縣長們的,竟然是個農民。”

每當我看到日本把這些幾十上百人打來打去過家家一般的事情堂而皇之、鄭重其事地寫在他們的曆史書中,我都忍不住想笑。後來見得多了,我也開始理解他們了: 畢竟日本就巴掌大那麼一塊地方,他們的格局也就那個樣,原諒他們的坐井觀天吧。

是的,關於格局,這才是我想說的話。

我們今天可以笑日本的戰國時代是一群鄉長縣長過家家,那麼,我們今天看起來波瀾壯闊的3Q大戰,在未來人眼裏又會是什麼呢?

我們就回過頭來,說說3Q大戰中的格局吧。

這次360和騰訊兩個公司的掐架,就是一次以中國龐大的客戶群作為賭注的商業戰爭。但是,雙方的手法都不怎麼高明。

如何判斷這種競爭手段是正常還是低劣呢?

很簡單,就是雙方是否遵循了用戶至上的原則。

如果這種競爭手段讓用戶感到厭煩,感到不適應,被迫卷進他們的惡性競爭的時候,就屬於低劣的競爭手段。

如果具體一些,不妨看看傳統行業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故事。

19世紀80年代,一個名叫約翰·龐巴頓的業餘藥劑師,因致力於頭疼藥水的研究,最終用14種原料調配出了可口可樂。為了保險,他將配方保存在亞特蘭大市銀行的保險櫃裏——這就是傳說中的武功秘籍了。

記得可口可樂的某位CEO曾經說過,哪怕有一天,全世界可口可樂的廠房全部付之一炬,可口可樂也可以重新站起來。有人理解為這是品牌的力量,但歸根結底還是這張配方的力量。

——這可是可口可樂的核心價值所在啊,沒有了這張配方,你敢說這句話?

關於這張配方的故事是,事情真的像某些狗血的電視劇那樣發展,內鬼出現了,他竊取了可口可樂的秘籍,來獻給百事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