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研究進展(1 / 2)

每天泡在實驗室的曾凡,對一天天過去的時間感覺變得有點遲鈍。

他每天琢磨的都是不同基因的選擇性表達,RNA的作用機製,二十幾種氨基酸的排序,新發現的蛋白質功能等等問題。

隨著研究的持續深入,他可以參考借鑒的文獻論文也越來越少,帕米拉教授能給他的指導也有限了,實驗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隻能自己推敲琢磨,找出合理的解釋,再通過重複實驗去證實。

不過收集的數據逐漸充實,也讓他寫的初始版本基因功能模擬程序慢慢成形,盡管還隻是模擬細胞內單個基因的分裂複製和轉錄生成多肽鏈,再到蛋白質,程序能運行起來,就已經是巨大的進展了。

為了盡可能真實的模擬細胞內的各項化學反應,曾凡設計的程序算法格外複雜,僅僅是這一個細胞內的反應,就占用了實驗室的一台小型服務器全部算力,運行了將近一個小時,比真實的實驗中細胞實際反應時間還長。

萬事開頭難,能模擬第一個,稍微修改參數就能模擬出第二個,很多基因的差異性很小,一組編碼近似,互有關聯的基因都模擬出來,這個程序就可以發揮真正的作用了。

可以節省大量的細胞實驗時間,讓研究人員隻關注最關鍵的實驗,提升基因功能研究的效率。

未來收集的數據越多,這個程序推演的會越準確,功能越強大,當突破一定的臨界值,不需要後續的實驗,就可以自動補全缺失的數據,完整模擬整個人類基因組的演化過程。

隻是這其中需要的算力也是指數級提升,一個基因在一個細胞內最初級演化過程就需要一台小型服務器模擬,人體的細胞數量是萬億級,以目前的計算機水平可是還遠遠不夠。

當然,隨著掌握的數據量增加,會摸索到越來越多的規律,很多不必要的算法還能持續優化,未來真實算力肯定不會那麼恐怖。

但是再如何優化,用普通的計算機模擬整個人類基因組演化,都不太現實,不過那不知道是多少年後的事情了。

實驗室裏,十幾個研究員,還有帕米拉在內的幾個教授,一起觀看了曾凡演示的程序模擬細胞內畫麵。

整個基因解螺旋複製的模擬過程,比顯微鏡下看到的畫麵更清晰,看上去更真實可信,曾凡解釋道:“這些畫麵隻是為了看著更直觀,真正耗費算力的是後台的數據運算,我已經模擬了幾個序列相近的基因變化,進行了一些優化,現在演示的就是一個預測的演化過程,後續我們根據得出的數據,再進行實驗驗證,看看準確率如何!”

“也就是說,現在這個程序輸入一個已知的基因序列,就能模擬在細胞內的翻譯和表達全過程?”帕米拉教授問道。

“理想狀態是這樣,現在我們收集的關鍵參數太少,演示的基因和我們數據收集的比較全的基因序列相似度越高,模擬的準確性應該越有保證!程序初步框架完成了,後續還要逐步修正,數據越多,精確度越高!”曾凡解釋道。

“那多個基因同步表達,能不能模擬出演化過程?”一個禿頭的教授問道。

“我們這段時間收集的這幾個相近基因的關鍵數據差不多了,可以模擬出來,就是比較時間比較長,在這台計算機上需要估計三十個小時,未知的越多,需要的算力越多!”

“假如不考慮算力,你這個程序現在能實現一個酵母菌細胞全部表達基因的完整演化過程嗎?”帕米拉接著問。

“不要求準確率的話,沒有問題,我的設計目標可是模擬整個人類基因組完整演化過程,包括從胚胎發育,到人體長大,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完整過程!”曾凡自信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