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萬物之理(1 / 2)

“不研究萬物之理,隻知道粗略表象,怎麼可能有真正準確的認知?不過是個人臆想而已!譬如行軍地圖,隻標注幾個地名,沒有山川河流,地理遠近,拿去打仗,就算是僥幸贏了,也不過是瞎貓碰到死耗子!”曾凡知道王守仁對軍事用功很深,就拿他熟悉的舉例。

“正是有了眾多我們都不知道名字的前輩對萬物之理的不斷鑽研了解,我們才從上古時代的石器工具演變成商周時代的青銅工具,再到秦漢時代的鐵器工具;從上古的結繩記事,到竹木簡書,再到布帛紙張,書籍也從純粹刀刻手抄到現在的雕版、活字印刷;還有軍工武器和戰鬥方式的演進,你比我熟悉,就不多說了!”

“現如今我大明的火器,在威力和射程方麵,比起當年的諸葛弩,宋代的神臂弓有過之無不及,確實有賴於物理學之進步!”王守仁的頭腦很聰明,馬上明白曾凡的要表達的意思,物理這個詞比他用的還自然。

“既然說到了火器,那就帶你去見識下我改進的火器,讓你看看格物帶來的進步!”曾凡知道王守仁礙於他的身份,對他的話並不是全部認同,也並沒有針鋒相對的反駁。

他也知道不可能幾句話就能說服這位後世的大牛人,能有那些成就,心智必然堅定無比,不可能因為他三言兩語就改變內心立場。

王守仁的優點就是頭腦夠聰明靈活,能接受自己理解不了的新事物,願意下功夫去深入鑽研搞明白,不會固步自封,還有很強的執行力,正是曾凡最需要的辦事人才。

皇莊麵積不大,從他們所在的中院向後走,穿過一個比較狹小的後院,從角門出去,向北走沒有多遠,就是一片數千平米的空地,更遠處就是剛剛種上冬小麥的農田。

這裏原先就是莊稼收割後,堆放、脫粒和晾曬的場地,泥土地被碌碡壓得平整堅硬,場邊還堆著大垛的豆秸子。

現在已經入冬,秋收都已經結束了,場地上也沒什麼人在。

曾凡顯然不是第一次在這裏實驗武器了,服侍的太監和侍衛們已經將場地清空出來,禁止附近的佃農靠近圍觀。

五十米,一百米,兩百米三個距離各有五個靶子,圓形一尺左右的木板上,紅白相間畫著圈圈,這是按照他的要求做出來的木頭靶子。

戴義指揮幾個小太監搬出大小三個木頭箱子,小心翼翼的放在地上打開,然後站在一邊。

一個箱子裏是五條模仿後世的八一式步槍,一個箱子裏是七把模仿後世的五四式手槍,都是比較經典的結構設計,曾凡少不了做些改進,方便適應這個世界工藝水平,就算是這樣,他召集了大明最頂尖的工匠群體,也不過勉強做出個外形出來。

這幾把槍械每一把都經過曾凡意念場的二次加工,才能成為真正的殺人利器,不然的話那就是自殺利器,根本沒法使用。

最後一個箱子裏麵是幾個黑乎乎的手雷,這個製作難度不大,對外殼材料要求不高,最重要的炸藥配方對他來說當然不是問題,他可以在這個世界改造出需要的菌群,製備各種材料能節省不少工序。

兩種槍他製作好後隻演示過幾次,周圍的太監和侍衛都有心理準備,黑乎乎的手雷,他們都不知道用途。

王守仁看著太監們鄭重其事的模樣,知道箱子裏的東西肯定不一般,在曾凡示意下拿起一把步槍,仔細打量一遍,尤其是那根精細黝黑的槍管,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琢磨一會才詢問道:“似乎集合了神臂弓和火銃的特點,這是新型的火銃嗎?”

“你猜的不錯,這是未來步兵使用的武器,我稱之為步槍,射程超過神臂弓,精準度更高,可以連發射擊,解決工藝精度的問題後,可以大批量生產,任何一個士兵不需要太大力氣,兩三個月訓練就能熟練使用!”曾凡笑嗬嗬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