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全民偶像(1 / 2)

一九六七年六月底,馬爾斯一號探測器由土星五號火箭在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這是土星五號火箭第一次發射。

這艘人類當時最大的火箭高度一百一十米,起飛推力超過三千四百噸,起飛總質量三千噸,可以將超過四十噸的載荷送往地月轉移軌道。

土星五號本來是專門為阿波羅計劃設計製造的三級火箭,由三大飛機製造公司以及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聯合製造,單枚造價超過一億美元,發射費用超過兩億美元,這還沒有包括火箭前期設計花費的十幾億資金。

本來這枚首發火箭要發射阿波羅四號無人飛船,用於後者繞月飛行並且返回地球,進行載人登月前的技術驗證,由於水星四號在火星的重大發現,阿波羅計劃被推遲,馮倩主導的馬爾斯計劃得到了優先支持。

在此之前,也有宇航局專家對此很不服氣,等著看她的笑話,沒想到馮倩說到做到,真的隻用了兩年就把探測器造了出來,成本比當初預計的還低了許多。

當然了,造出來隻是一個開頭,發射成功主要還土星五號火箭的功勞,後續能不能經曆多次變軌抵達火星軌道,實現繞火星飛行,著陸器能不能順利降落火星,巡視器能不能在火星表麵正常工作,能不能回傳信息,這些才是探測器成功的關鍵。

好在探測器不是批量製造的商品,耗費上億資金也隻造出這一台,每一個零件都有馮倩親自把關,在她的微觀感應能力檢測下,確保符合最嚴格的設計要求,就是為了保證萬無一失,不出岔子。

製造過程要求嚴格,設計之初也考慮到會發生各種意外狀況,重要部分比如通訊、能源、推進係統都有冗餘設計,重要設備都有雙備份或者三備份,以防單一設備失效不能工作。

所有這一切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馬爾斯一號探測器順利抵達火星,降落到行星表麵,拍上幾張照片順利傳回來。

探測器後續的監測和控製也有專門團隊負責,發射完成後,馮倩回到加州,要為後續計劃做準備,還要考慮以後需要哪些變動等等。

如果這個探測器成功抵達,並且發現火星環境確實適合人類生存,下個探測器要攜帶哪些設備?做哪些工作?怎麼樣吸引更多國家加入進來?

土星五號突破了重重技術難關,已經是史無前例的巨大火箭,可是如果要載人去火星,推送能力仍然遠遠不夠,成本也實在太高昂。

馮倩想起曾凡展示的小飛碟,現在的技術可能還做不到,可是其中用到的原理她知道,隻要理論上的可行,應該考慮這種全新理念的航天器,有了目標慢慢去努力,總有一天能造出來。

在她原來的時空,化學燃料火箭發展了幾十年,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用來近地探測還勉強可以,進行星際航行終究太過落後。

可惜,那塊隕石太小,已經列為重要戰略物資被管控,造超級盾牌用去了很大一部分,即便以她的身份想要動用一點點都很麻煩,不然的話,或許可以嚐試造一艘隕石物質驅動的飛船。

馮倩是典型的事業型女人,幸虧找了個能理解她、包容她的老公,她雖然先後生了四個孩子,可是懷孕期間也沒耽誤她的工作,生出來以後,最多半年時間就斷奶了,此後就是她媽媽和他老公朱友章幫忙帶。

現在四個孩子都上學了,上的都是他們當年讀的中華學校,就像她在國內說的那樣,漢語是孩子的母語,英語隻能排在第二位,這也是夫妻兩個的共識。

他們也約定,在家裏的時候,大人孩子彼此交流必須以漢語為主,那些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古文觀止是孩子沒上學前就要背誦的內容,這些是朱友章的家傳,都不需要馮倩去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