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記不清在夢裏究竟過了多少年,他帶領的部落從最初的五十多人,不斷向外探索擴張,人口和居住地規模都越來越大。
從一個村莊擴展到一個城市,再擴展到幾個城市,十幾個城市,實際的人口早已經超過了六位數,活動的地域也擴展到了上千裏開外。
不是通過戰爭的方式擴張,而是靠更先進的器物,更高效的耕作方式和更豐富的物資去征服周圍的部族。
讓那些三餐不繼的部族主動的依附過來,融入進他們的部族,適應他們的交流方式,勞動生產方式。
這個時代同一區域的部族互相都有影響,習俗差別不大,一旦形成群體效應,融合起來也並不難,甚至形成一股潮流。
金屬礦石和煤礦發現後,曾凡做了最後的開創性貢獻,帶領人們改造窯爐,冶煉金屬,製造金屬器具,把他了解的那些知識和記憶傳授給其他人,剩下的事情就是順其自然的發展了。
有了金屬器具的加持後,無論是開山伐木,還是耕種狩獵,建造房屋等等,工作效率都有了巨大提升,人口聚集的城市也從一個迅速擴張到了十幾個,還在繼續向周圍擴張。
隨著人口規模的增加,可調用的人手越來越多,曾凡本身的事情慢慢減少,逐漸淡出了日常事務的管理,更多的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他能做的開創性工作都做差不多了,純思維的交流方式已經成為人們的基本能力,可以讓各部族的人更加高效的進行溝通協調,沒有人能統領一切,任何人的私心雜念都無所遁形,也會被眾人所鄙視。
每個人都可以在群體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學習和思考,團隊之間也可以像螞蟻那樣高效的互相配合進行工作,整個龐大族群的發展速度超過了曾凡最好的預期。
物質財富的增加並沒有必然的導致階層和私有製的出現,私心雜念被所有人鄙棄,所有財富都是部族共有成為基本規則之一,人與人之間沒有地位的高低貴賤之分,隻有工作分工的不同,每個人也不會一直從事同一個工作,而是會經常更換,以便了解不同領域的最新知識和工作方式,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每個人的特長都會被發掘出來,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讓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
曾凡也逐漸發現了純思維交流的一些奇妙特性,似乎能不受距離的限製,他多次感應到遠方族人的某些思維信息。
剛開始以為是幻覺,可是見到一些人進行驗證後,發現那不是幻覺,對方當時確實有過類似的思考。
以前人們的思維交流局限在近距離內,還需要彼此互相注意,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隻相當於一種更直接的語言。
這種思維交流方式類似於小範圍的局域網,如果遠距離思維感應能力其他人也具備,那就相當於形成了一個大腦互聯網,曾凡前麵設想的那種共同大腦就能以更高效的形式實現出來,不再僅僅是一種幻想。
不過這種能力他自己還沒有弄明白,仍然在摸索之中,也沒法傳授給其他人,等他哪天研究明白了,或許真的能做到人與人之間遠距離思維交流。
從那以後,曾凡相當一部分時間用來進行這方麵的測試,尤其是與那些能產生遠程感應的族人,進行更多的交流。
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曾凡發現了一些共同的規律,這些與他產生遠程感應的族人跟隨他的時間夠長,他們彼此都非常的了解和信任,大多都是一起長大的夥伴。
那其他人如果足夠了解,是不是也能產生類似的遠程感應呢?還需不需要其他的必要條件?比如必須有血緣關係?
想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曾凡才恍然間發現,當年那些和他一起狩獵的少年,很多都已經有了白頭發,幾乎每個人都成了領袖一方的人物。
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三四十年,他越來越搞不清楚自己是在夢中,還是夢中去過那個幾千年後的世界。